近幾年,筆者去一些地方調研,經常會發現,綠樹成蔭的公園里,陳設著一些長椅,中間的粗硬鐵條赫然在目,將好好的一條長椅,隔斷成細碎的幾段。
隔斷的用意很明顯:公園長椅,乃市民休憩所用,怎么能讓那些流浪漢躺呢?哪怕是疲憊困頓的市民,想放松身心,在長椅上斜倚躺靠一會,也是受限的。
或許,管理者追求的是秩序感,即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否則將影響城市文明形象。然而,價值多維,人需要松馳感,城市同樣需要松馳感。特別是,對于民眾而言,能夠感受到厚待與包容,是一座城市非常重要的競爭力。
被隔斷的公共座椅
筆者去過國外一些地方,幾乎沒有見到鐵條遍身、重重阻隔的公園長椅。2001年5月,在北大讀書期間,到牛津大學做交換生,曾經在牛津城的University Parks里流連。在夕陽的余暉中,尖頂歐式建筑熠熠生輝,公園草地青翠欲滴,流淌著濃濃的綠意。公園里有許多木制長椅,上面刻著若干紀念舊時光的文字,如In Memory Of Marry, the Wife and the Mother, the true friend(紀念瑪麗,一位妻子也是一位母親,一位真正的朋友);又如In Memory of Dick, a man who loved walking here.(紀念迪克,一個喜歡在這里散步的人) 再如In Memory of Jane and Robert, lots of wonderful memories(想起簡和羅伯特,許多美好的回憶)。這些文字,簡約之中飽含款款深情。我們不難想見,他們生前經常攜手相偎,在這里迎來了幾多晨曦,送走了多少晚霞!逝者已矣,但這份溫馨卻經由這些默默無語的椅子,傳遞溫暖著后人。試想,如果這些椅子鐵條遍布,重重阻斷,兩個愛人勢難相倚相偎,又如何共同度過這些美好時光?
在杭州,有一座圖書館被譽“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十幾年前就允許拾荒者、流浪漢入館,在裝有空調的館內免費閱讀。曾有讀者表達異議,稱“允許流浪漢進入圖書館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對此,館長回答:知識面前人人平等,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室讀書,而您有權選擇離開,我對他們的唯一的要求是手洗干凈后閱讀。
筆者從事營商環境優化工作,了解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的底層價值邏輯,即維護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減少乃至消除極端貧困,促進共同繁榮。世行的目標是,通過推動全球制度變革,到2030年,將全球日均生活費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每個國家后40%人口的收入有明顯增長。
世界銀行的邏輯是,最弱小的群體被照顧好了,世界自然就好了。正因為如此,世行評估格外關注小微企業,其訪談的對象并不包含國有企業。世行評估“勞工”指標,尤其關注弱小群體的就業狀況。在這個意義上,它強烈反對在生活消費端大量引入無人酒店、無人超市、無人菜場等安排……平臺企業通過無人技術降本增效,賺得盆滿缽滿,而小微企業、特別是個體工商戶卻勉為支撐,舉步艱難。
尊重最基層的百姓,絕非一句空泛口號,而是深深扎根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準則,是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最誠摯的尊崇。回溯歷史,從孔子心懷“仁者愛人” 的悲憫,到孟子高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我國的民本思想已然奠定。這里的“民”,尤其指最基層的民眾,因為他們過得好了,其他人自然就過得好了。
尊重基層民眾,具有極強的情感傳導力。舉輕以明重,人們自會設想,這座城市,對人對己都會善良以待。國內一些城市推出“外地大學生求職免費住宿七至十五天”的政策,或者允許在省政府周邊的道路上擺設地攤,其社會效果庶幾在此。
營商環境的要義,并不在于物理環境,而在于人文環境。城市不要有潔癖,不要過分追求街面的整潔有序,而要能夠包容弱小,讓老百姓在松馳感與煙火氣中,平和自在地安放身心。因而,建議拆除公園長椅的隔斷,要相信民眾的素養,畢竟,將身體橫陳其上的不文明行為,總在少數。
(作者系中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研究院院長)
原標題:《優化營商環境,從拆除公園椅子的隔斷開始》
欄目主編:王海燕 文字編輯:王海燕
來源:作者:羅培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