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淮網 張奧運)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擁軍愛警作為一項崇高而深遠的社會公益事業,正以澎湃的熱情和堅定的步伐,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一股股暖流,溫暖著每一位軍人和警察的心田。在這場愛的傳遞中,馬新存無疑是一位杰出的領航者,用他的智慧和汗水,書寫著擁軍愛警的新篇章。
緣起:英雄情懷,根植于心
初見馬新存,他沉穩的氣質和堅定的眼神中透露出歷經歲月洗禮的從容與堅定。談及與擁軍愛警事業的深厚淵源,他的思緒仿佛回到了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盡管我未曾親身體驗過軍旅或警營生活,但軍人和警察在我心中始終是英雄般的存在。”他深情地回憶道,“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保家衛國、守護安寧,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從小就深深打動著我。”
早在2009年,馬新存便以徐州市擁軍優屬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豐縣擁軍優屬協會會長的身份,積極投身擁軍優屬、愛警活動中。他深知,每一份關愛都是對軍人和警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應。因此,他常常組織會員深入部隊、軍屬家庭以及公安、交警一線進行慰問,用實際行動傳遞著社會的溫暖與尊重。
創新:傳播矩陣,點亮愛心
隨著對擁軍愛警事業的深入了解,馬新存愈發意識到傳播的重要性。“只有讓更多人了解軍人和警察的付出與犧牲,才能激發全社會的擁軍愛警熱情。”他堅定地表示。于是,他積極推動《作家報?擁軍愛警》專刊的創刊,希望通過文學的力量,挖掘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擁軍愛警故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軍民魚水情深的美好畫卷。
在數字時代的浪潮下,馬新存緊跟時代步伐,推動國普網視擁軍愛警頻道及新時代魚水情擁軍愛警網、擁軍愛警網的上線。這些新媒體平臺的建立,讓擁軍愛警事業的傳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全國各地的擁軍愛警動態能夠第一時間被大家知曉,優秀事跡得以廣泛傳播,極大地增強了全社會對擁軍愛警重要性的認識。
匯聚:眾志成城,共筑愛心長城
馬新存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他積極聯絡各方力量,匯聚起擁軍愛警的強大合力。在他的努力下,掌上時報網、環時網、中經在線、華夏法治網等眾多知名媒體紛紛開設擁軍愛警欄目,豐富了宣傳渠道,讓擁軍愛警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018年7月28日,馬新存在北京牽頭成立了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愛國擁軍愛警工作委員會。此后,他又在企業和個人層面積極奔走,推動擁大使文化傳承(廣州)有限公司設立社會化擁軍愛警活動管理部,北京市行遠基金會設立擁軍愛警公益基金項目,北京華夏信息百科研究院設立擁軍愛警研究中心,愛國工程研究院設立擁軍愛警服務中心。他還參與籌備了多場擁軍愛警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等,為擁軍愛警人士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交流與合作平臺。
在他建議下,多家社團、媒體、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了擁軍愛警萬里行活動。馬新存擔任組委會執行主任,帶隊在全國展開了多次擁軍愛警萬里行活動。他欣慰地看到,眾多企業和個人踴躍參與,通過捐贈物資、志愿服務等方式表達對軍人和警察的關愛。這充分體現了軍民團結如一人的強大力量。
展望:美好未來,共繪新篇
回顧多年來在擁軍愛警道路上的付出與收獲,馬新存感慨萬千。但他的目光始終堅定地望向未來。“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擁軍愛警事業永遠在路上。”他堅定地表示,“在新時代,我們要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容,讓擁軍愛警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對于未來的規劃,馬新存有著清晰的思路和堅定的信念。他希望進一步加強與各地政府、社會組織的合作,建立更多常態化的擁軍愛警服務機制;持續利用好媒體平臺,加大宣傳力度,挖掘更多感人故事;激勵更多人投身到這項事業中來,共同為軍、警、民之間的魚水情誼添磚加瓦。
“我相信,只要全社會齊心協力、共同努力,軍、警、民之間的魚水情誼必將更加深厚。”馬新存滿懷信心地說,“這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保障。”采訪結束時,馬新存的話語依然在耳邊回響。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擁軍愛警事業的執著與熱愛,成為新時代擁軍愛警的杰出典范。他的故事激勵著更多人在這條充滿溫暖與希望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共同繪就擁軍愛警事業的美好未來。
(李法明 張景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