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白淑湘)
白淑湘是我國第一代芭蕾舞藝術家,被譽為中國第一只“白天鵝”。作為中央芭蕾舞團的骨干演員,白淑湘主演了《天鵝湖》《巴黎圣母院》《吉賽爾》《海俠》《天鵝之死》等十多部外國古典芭蕾舞劇。
白淑湘的表演感情真摯,動作準確規范,風格明快,受到廣泛好評。1964年,白淑湘主演的中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是中國芭蕾事業的一個轉折點,白淑湘在該劇中塑造的“吳瓊花”深入人心。
《紅色娘子軍》大膽突破了外國芭蕾舞的局限和框架,為芭蕾中國民族化開辟了一條新路,也是“洋為中用”的典型代表作。
特殊年代里,白淑湘遭受迫害,經常被拉出去批斗,后被下放到農村勞動。
她37歲才結婚,丈夫是普通人。為了芭蕾舞事業,白淑湘沒有生育孩子,她后悔嗎?
01
(解放前的衡陽市)
白淑湘1939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陽市耒陽縣(后改為耒陽市),上面有3個姐姐。
白淑湘的父親白純義是東北大學法律教授,后在張學良主政時的東北擔任財政專員。
白淑湘的母親名叫于鳳麟,與張學良的第一任妻子于鳳至是一個家族的姐妹。
由于時局動蕩,白淑湘隨父母輾轉遷徙,在北平、天津、青島都生活過。
新中國成立后,白淑湘跟隨父母在沈陽定居。少女時代的白淑湘明眸皓齒,從小與三姐一起學舞蹈。
1953年10月,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總團長賀龍率領慰問團到朝鮮慰問志愿軍
1952年,白淑湘考入東北人民藝術劇院兒童劇團,擔任舞蹈演員。1953年,賀龍元帥率領第三屆慰問團赴朝鮮演出,14歲的白淑湘隨團前往。她扮成可愛的小白兔,在雪地里又蹦又跳,引得志愿軍戰士開懷大笑。
1954年,北京舞蹈學校在朝陽區白家莊創辦了,戴愛蓮任校長。同年戴愛蓮去全國各地招生,來到了沈陽兒童劇團。
孩子們站成兩排,讓戴愛蓮挑選。學芭蕾舞的孩子要求手長、腿長、脖子長,臉蛋要小巧精致,鼻梁要挺括。
(戴愛蓮)
這些條件白淑湘都符合,被戴愛蓮帶到了北京舞蹈學校。學芭蕾舞特別苦,白淑湘10根腳趾上的傷從來沒有斷過。膿血與襪子粘在一起,脫不下來,白淑湘便從食堂拿來一顆生雞蛋。她打破后,將蛋清敷在傷口上,才能將襪子脫下來。
白淑湘的腳趾甲掉了,慢慢長出新趾甲。新趾甲掉了,再長出新的。10根腳趾因疼痛過度,后來都麻木了。
白淑湘的腳趾還出現過骨裂,她只休息一兩天,敷上藥又繼續訓練。
(蘇聯專家古雪夫指導白淑湘)
芭蕾舞是舶來品,1958年之前,我國沒有自己的芭蕾舞。就在1958年,前蘇聯芭蕾舞專家古雪夫來到中國,幫助排演《天鵝湖》。
白淑湘與同學劉慶棠分在一組,劉慶棠是白淑湘的第一個男舞伴。劉慶棠個子高,身材粗壯,托舉有力。而一些男演員體質弱,托舉女演員很吃力,這就讓劉慶棠贏得了機會。
在《天鵝湖》中,白淑湘飾演兩個角色,分別是白天鵝奧杰塔,黑天鵝奧杰利亞。
(《天鵝湖》劇照,白天鵝奧杰塔(白淑湘飾)與王子(劉慶棠飾)的雙人舞。、)
黑天鵝有一個單腿原地轉圈32圈的高難動作,對白淑湘是巨大的挑戰。平時練習時,白淑湘將4把椅子圍在一起,她站在中間要轉70圈,身體不能碰到椅子,否則就失敗了,要重新轉圈。
由于訓練強度太大,白淑湘經常惡心嘔吐,癱在地上起不來。她的左腳本來有骨裂,這樣一來傷勢加重了。白淑湘一早去積水潭醫院打點滴,回到團里后繼續練。
02
1958年6月30日,《天鵝湖》北京天橋劇場首次公演,每張票售價1.2元,觀眾徹夜排隊,很快票就賣光了。
(白淑湘芭蕾舞劇《天鵝湖》節目單)
由于是第一次正式登臺演出,白淑湘和同事都很緊張激動。雖然晚上才開演,但他們中午就來到劇場熟悉場地。
晚上8點演出正式開始,一只只美麗的天鵝走上舞臺,觀眾席上立即響起潮水般的掌聲。白淑湘飾演的“白天鵝”“黑天鵝”舞姿優美,身段矯健,節奏明快,成為舞臺上最搶眼的那一抹風景。
演出結束,觀眾的掌聲經久不息,他們涌上臺前,將鮮花獻給演員。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陳毅,親切地接見了白淑湘等演員們。
總理還對白淑湘說:從事芭蕾藝術要不斷提高技藝,精益求精,你要成為這個領域的行家。總理這番話,激勵著白淑湘一生為芭蕾事業奮斗。
(白淑湘)
第二天,《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家級媒體對《天鵝湖》演出盛況進行了報道,稱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白天鵝。
《天鵝湖》讓白淑湘一舉成名,她與劉慶棠等人成為我國的第一代芭蕾舞演員,稱得上是我國芭蕾舞事業的奠基人。由此,“紅舞鞋”成為芭蕾舞的代稱。
《天鵝湖》的成功,促進了我國芭蕾事業的快速發展。1959年,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正式成立,白淑湘成為團里的骨干演員。
在蘇聯專家古雪夫的指導下,白淑湘與同事們又排演了《海俠》《吉賽爾》兩部外國芭蕾舞劇。
1961年,白淑湘隨芭蕾舞團赴緬甸進行訪問演出,轟動了緬甸。他們沒想到,中國演員能跳出這么好的芭蕾舞。
從1958年到1964年,是白淑湘芭蕾舞事業的黃金時期。幾年間,她主演了《天鵝湖》《巴黎圣母院》《海俠》《吉賽爾》《希爾維亞》等10多部外國芭蕾舞劇。
其中要大書特書的,是白淑湘主演的中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這部劃時代的芭蕾舞劇是如何誕生的呢?背后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了,蘇聯專家撤離我國。于是,女作家丁玲的女兒蔣祖慧等在國外留學的舞蹈編導回國效力。在他們的指點下,白淑湘與同事們又排練了普希金的長詩《淚泉》等外國芭蕾舞劇。
丁玲與女兒蔣祖慧(攝于1979年)
周總理非常關心我國的芭蕾舞事業,希望能有自己的民族芭蕾舞劇。
于是文化部組織相關專家開會,大家最后決定將電影《紅色娘子軍》改編成民族芭蕾舞劇。白淑湘是團里最拔尖的女演員,被安排飾演女主角“吳瓊花”。
03
1964年,白淑湘隨劇組去海南體驗生活,回北京后開始排練。
舞劇初審時,北京軍區一位首長說:你們像娘子,不像兵。在這種情況下,白淑湘又與演員去山西大同接受軍事訓練。回北京后,他們重新開始排練。
(白淑湘在山西大同某部隊練射擊 )
毛主席接見《紅色娘子軍》劇組
1964年10月8日,《紅色娘子軍》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演出,毛主席看了后稱贊道:方向是對的,革命是成功的,藝術上也是好的。
第二天,全國各大報紙都登載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演出成功的消息。
《紅色娘子軍》火了,白淑湘成名了。這時白淑湘已經25歲了,談了一個男朋友,小伙子也是芭蕾舞演員,高大帥氣,白淑湘準備年底與男友結婚。
(白淑湘演出劇照)
然而由于時代的原因,白淑湘的命運發生了急劇變化。原來白淑湘的冒尖,遭到了少數人的眼紅和嫉妒。她業務拔尖,有人說她是“白專典型”,將她的團支部書記一職也撤掉了。
還有人雞蛋里挑骨頭,給白淑湘羅織罪名,說她對毛主席不熱情。
原來,毛主席接見《紅色娘子軍》劇組的演員時,大家一激動都往前涌,白淑湘是主演,被擠到了前面,她擔心身體擋住朱德委員長,就將身子側了一下。
攝影師孟慶彪抓拍這張照片時,白淑湘沒有笑,便讓人抓了小辮子,說她對毛主席不熱情。
《紅色娘子軍》的編導之一李承祥(左二)、王希賢(左一)為白淑湘(右二)以及趙汝蘅(右一)排練
不久,中央一位女首長來八一電影制片廠看白淑湘演出。當時白淑湘在化妝,這位女首長指責她妝化得不好。
白淑湘很害怕,化好妝后請對方過目。對方讓她一下子往左移,一下又讓她往右移,白淑湘精神太緊張了,一時沒反應過來。
結果那位女首長指責她很笨,左右不分。從此,白淑湘就失去了《紅色娘子軍》主角的位置,女主角“吳瓊花”的名字也改成了“吳清華”。
白淑湘受到打壓,而她的第一個男舞伴劉慶棠,因為得到了那位中央女首長的賞識,平步青云。
白淑湘在團里靠邊站后,男友害怕了,擔心與白淑湘在一起會影響自己的前途,便殘忍地與她分手了。
白淑湘哭了,她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她不知道男友為何如此冷酷無情?她都準備結婚了,男友為何用一句“我們不合適”就將自己打發了?
愛情破碎,給白淑湘帶來巨大的傷害,她不敢流露出絲毫痛苦,否則又會被人抓住小辮子,引出是非來。
(白淑湘劇照)
1965年,《紅色娘子軍》《東方紅》《紅燈記》被稱為“三紅”,紅遍全國。但白淑湘卻不能登臺演出了,在單位被邊緣化。
04
1966年,特殊年代來臨,白淑湘的父親因在國民黨政府工作過,這讓她“罪加一等”,中央芭蕾舞團貼滿了她的大字報,她經常被拉出去批斗。
有人殘忍地用大頭鞋踩白淑湘的腳尖,她疼痛鉆心,滿臉是淚。那時白淑湘還是個未婚姑娘,沒有異性敢靠近她,也沒有一個人敢給她做媒。
一些好心的同事含淚說:白淑湘這輩子完了,27歲的大姑娘了,沒有哪個男人敢娶。
1969年,白淑湘被下放到北京昌平縣小湯山干校勞動,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接受批斗。
監管人員對白淑湘特別嚴苛,她蹲在地上干活久了,腿酸疼難忍,下意識地抬了一下腿。監管人員說她這是跳芭蕾舞動作,罵她賊心不死。
白淑湘的箱子里有一雙舞鞋,她有一天打開箱子拿衣服時,順便翻了一下舞鞋,監管人員說她要復辟,晚上將她批斗一個多小時。
白天白淑湘挖樹坑時,看守人員喪失人性,端起一桶涼水就澆到坑里。很快土坑凍住了,根本挖不動,看守人員逼白淑湘站在寒風里一直挖。白淑湘在干校勞動幾年,身心遭受極大的摧殘和折磨。
(白淑湘演出《天鵝湖》)
1974年,由于芭蕾舞后備人才缺乏,加上周總理的關心,白淑湘回到了中央芭蕾舞團。
這時白淑湘已經35歲了,是個未婚的老姑娘。由于缺乏練功,她的體重飆升到134斤,根本無法登臺演出。
白淑湘以魔鬼般的毅力開始減肥,結果兩個多月下來,她的體重降到了88斤。
白淑湘復出后,隨團赴美國演出《紅色娘子軍》,引起轟動。白淑湘一直在美國演出兩個多月,場場爆滿。外國同行非常驚訝,他們沒想到,中國還有這么好的民族芭蕾舞劇。
回國后,白淑湘又排演了《沂蒙頌》《杜鵑山》《草原兒女》《驕楊》等民族芭蕾舞。
白淑湘(與)新疆藝術學校舞蹈教師賽里曼合影
1976年,白淑湘已經37歲了,萌生了孤獨到老的念頭。她知道自己到了這個年紀,很難找到稱心如意的另一半。
但這年5月,一個好心同事為白淑湘介紹對象。對方在北京一家科研單位上班,與白淑湘年齡相仿。
白淑湘被同事安排去見面時,本不抱什么希望,然而見到男方后,兩人頗對眼緣。
兩人都人到中年,思想比較成熟,很快確定了戀愛關系。
05
(白淑湘做客央視)
1977年10月,白淑湘與男友在北京結婚了,她終于在38歲這年將自己嫁了出去。
婚前,白淑湘就與丈夫有個約定:我此前耽誤了10年,想將損失的時光補回來,結婚后我不想生寶寶。如果你能接受,我們就結婚,不能接受我也不怪你。男友深愛白淑湘,答應了這個條件。
婚后盡管丈夫渴望做爸爸,但從來沒有在生寶寶這個問題上難為白淑湘。
1982年,43歲的白淑湘赴法國留學,后又去英國、丹麥深造。兩年多時間里,白淑湘很少回國,與丈夫處于跨國分居狀態,丈夫沒有一句怨言。
(白淑湘《紅色娘子軍》劇照)
1986年,馮英、張丹丹等新人頂上來了,白淑湘的壓力小了。加上年齡原因,她登臺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少。
白淑湘是芭蕾舞表演藝術家,蜚聲海內外,然而她的經濟條件很一般,她和丈夫靠工資生活。
白淑湘排演《紅色娘子軍》時,沒有勞務費,也沒有演出費,演出一場只發0.75元的誤餐費。
丈夫支持白淑湘的事業,將她的工作當成家里最重要的事。白淑湘平時除了排演,還要出差,出去講學,參加社會活動,經常不在家。
(《紅色娘子軍》老中青三代的五位瓊花的扮演者齊聚一堂(左起):白淑湘、李寧、張劍、馮英、薛菁華)
丈夫不僅要打理自己的生活,還要承擔全部家務。白淑湘即便在家里,丈夫也不讓她做家務,有時白淑湘想給丈夫打下手,丈夫說:你練芭蕾舞吃了那么多苦,就不能讓瑣碎家務牽扯你的精力了,你在家里的主要任務就是休息。
這番話在白淑湘心里掀起溫暖的波浪:當初白淑湘結婚時,不少人嫌她找了個普通丈夫,說她完全可以找個有錢人,或者當官的。多年婚姻生活走下來,白淑湘覺得自己與丈夫結婚是最明智的選擇。
(白淑湘為學生上示范課)
2004年,白淑湘65歲時還登臺跳芭蕾舞。可畢竟歲月不饒人,此后她徹底離開了舞臺。
雖然不登臺了,但白淑湘一如既往關心我國的芭蕾舞事業,她經常應邀出去講學,擔任大賽評委,指點年輕人跳舞。
2019年,白淑湘已經80歲了。由于年輕時練功太狠,她身上的老傷經常發作,丈夫陪她去醫院。夫妻倆年齡大了,沒有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的事都要親力親為,感到很吃力。
中國舞協名譽主席白淑湘(左一)、主席趙汝蘅(右一)、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右二)、戴愛蓮(左二)合影
(白淑湘近照)
每當這時,白淑湘就羨慕那些有子女的老人。因為他們遇到什么困難,一個電話孩子就趕來了,將父母的事處理得妥妥當當。
回首往事,白淑湘這才意識到,當年不生孩子是不明智的決定。這樣一想,她覺得對不起丈夫,內心涌上復雜的情愫。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