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貴在創新。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聚創新要素資源,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新產業示范帶動效應明顯,新質生產力迸發強勁動能。
在雄安高新區新質生產力創新孵化器一樓大廳,雄安龍翼博翔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技術團隊正對新產品Xeeleex自轉旋翼機進行調試。該公司專注于航空器的研發、制造和運營,于2024年11月入駐這里。“雄安新區針對低空經濟領域高端人才推出特崗特薪政策,恰如一場及時雨。我們已成功搭建起技術團隊,吸引了一批在航空領域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公司總經理宋梓涵說。
雄安龍翼博翔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所在的雄安高新區以雄安高鐵站為中心,與雄安自貿試驗區“雙區疊加”、融合發展,瞄準新領域、新賽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重點產業,搭建一流平臺,推進產城融合,集聚起高端高新產業發展動力。
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讓空氣中充滿創新的味道”的標語格外醒目。開園一年多來,科技園已吸引14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既有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有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企業。“園區于2023年8月30日揭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為產業主導,超前布局新技術、新產品先行先試應用場景,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集聚地,京津冀高端資源集聚地,中關村集成服務示范區,新產品、新技術轉化應用示范區。”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產業服務部部長李維軒介紹。
在雄安新區,類似的平臺載體有很多。雄安新區著力打造國家級前沿創新平臺、產業孵化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創新平臺“三類創新平臺”,打造啟動區及第五組團聯動容東片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高新區3個科技創新集聚區,已建成科創中心、中試基地、軟創街區等10余個創新平臺載體,建成智能網聯、智慧能源、機器人創新中心等20余棟主題樓宇。構建“專業產業園+主題樓宇+孵化器+眾創空間”發展模式,形成從原始創新到大規模商用各環節的創新體系,為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提供創新土壤。
高端高新產業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雄安新區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六鏈融合”,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產業。
金屬3D打印機轟鳴作響,叉車有序運送物料,工人忙著調試設備、檢查生產線……在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生產車間,各項生產井然有序。2024年9月,公司總部暨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整體遷址至雄安新區。“我們正抓緊推進國家重大專項科研生產任務,截至目前已有10多個模塊產品開始進行后處理工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公司總經理王富偉說。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入駐辦公,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在雄安新區揭牌成立,標志著雄安第一個創新主鏈條形成。雄安新區依托行業龍頭,謀劃布局了以衛星互聯網、時空信息服務(北斗)、商業衛星智造、空天飛行器四大賽道為引擎,匯集衛星集成與總裝、運載服務、衛星載荷等7個細分領域并跑的空天信息產業鏈條,目前落地空天信息領域企業60家。
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該公司是北京藍箭鴻擎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國內具備全產業鏈優勢的衛星組網服務商。“選擇落戶雄安,是因為雄安大力發展空天信息產業,在空天信息、衛星互聯網、網絡通信等方面能夠發揮帶動作用和統籌供應鏈的優勢。”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史耀中說。
雄安新區還發揮高校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作用,集聚人才、學科、資源和平臺優勢,指導疏解高校成立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與科研院所、企業等合作,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快建設知識溢出效應明顯的大學園區。
在雄安新區北京交通大學雄安校區建設現場,一棟地上3層的方形建筑已投入使用,灰白色和仿木色的陶板飾面、豎向的條窗造型,寓意高速發展的軌道交通。“這是西區綜合服務樓項目,2024年11月26日竣工,目前主要用作指揮部的辦公用房。”北京交通大學雄安建設指揮部負責人李宏林介紹。目前,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第一組團項目開建,拉開了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區大規模建設的序幕。
有承載平臺,有技術引領,有龍頭帶動,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向鏈集聚、向新發展,一座創新之城、魅力之城、未來之城正加快成長。(經濟日報記者 王勝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