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致力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強調,多邊主義是解決世界面臨困難挑戰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國際工商界應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為應對全球性挑戰凝聚合力,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注入正能量。
當前,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受到嚴峻挑戰。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下,重振多邊主義、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是因應時代挑戰、開創美好未來的迫切需要。
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從關貿總協定到世貿組織,多邊貿易體制一直是推動自由貿易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過去30年,貿易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創造就業機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個別國家固守零和博弈思維,妄圖對世界市場“分而治之”,嚴重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挑戰,國際工商界應以長遠眼光抵制逆流,以務實行動捍衛世貿組織理念和規則,持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各國通過開放做大共同發展的“蛋糕”。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歷經數十年演進,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態格局。個別國家強推“脫鉤斷鏈”,不僅違背經濟規律,更將動搖世界經濟復蘇的根基。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跨國協作網絡,到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創新鏈條,無數案例印證:切斷產業協同如同斬斷經濟血脈,封閉技術合作無異于窒息創新活力。跨國公司作為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甚至是“鏈主”,更應堅守契約精神,扎根東道國,以穩定性對沖不確定性,這不僅有利于自身長遠發展,也有利于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本質是開歷史倒車的危險行徑。個別國家以“安全”為名行保護之實,以“規則”為幌搞雙重標準,既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法則,也扭曲了資源要素的全球配置。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不是地緣博弈的棋子;商業決策應遵循經濟規律,不應屈從政治壓力。維護開放包容的國際環境,需要各國展現戰略定力,需要企業堅守市場原則,更需要國際社會筑牢多邊主義的制度屏障。唯有拆除“小院高墻”、打破認知藩籬,才能讓發展活力競相迸發,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中國是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者,更是行動派。近年來,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三大全球倡議,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產品;堅定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不斷匯聚“全球南方”聯合自強的合力;堅定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今年前2個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5.8%,體現了外資對中國市場的認可。
從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高朋滿座,到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賓客如云,這些“向東看”的熱潮,既是對中國經濟韌性的信任票,更是對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支持票。只要大家團結一心,繼續高舉多邊主義火炬,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邁進,定能穿越風雨,攜手開創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 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