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一套黃金檔又殺出一匹黑馬!積壓七年的農村劇《青山是故鄉》才播三集,收視率直接飆到2.3,全國第一的成績直接把同期都市劇按在地上摩擦。這劇沒流量明星撐場,沒花哨營銷造勢,全靠一群老戲骨扎扎實實飆戲,硬是把“土味”農村故事演出了電影質感。董大林回鄉創業被親爹坑、弟媳算計、妹妹騎墻的抓馬劇情,看得人血壓飆升又欲罷不能,堪稱2025年最扎心的“中國式家庭教科書”。
先說演員陣容,這劇選角絕了,全員“劇拋臉”——看著眼熟但叫不出名字,一開口全是戲。男主褚栓忠演董大林,一張臉寫滿“老實人”仨字。他在《幸福到萬家》里演過憋屈村民,《縣委大院》里當過基層干部,這次升級成農科院高材生,回鄉承包土地搞綠色種植。開場十分鐘就貢獻了教科書級表情包:聽說老爹要把十畝地賣給二弟,他眉頭擰成麻花,嘴角抽搐著硬擠出一句“爹,您再想想”,那股子委屈勁兒從屏幕里溢出來。最絕的是他和老爹對峙時,明明氣得要死還得壓著火講道理,手攥褲縫青筋暴起,活脫脫演透了“愚孝長子”的憋屈。
女主梁林琳飾演的馮邱蘭,堪稱農村劇里的“白月光”。當年《亮劍》里被李云龍一炮轟沒的楊秀芹,這次化身董大林賢內助,穿碎花襯衫扎馬尾辮,滿臉風吹日曬的粗糙感。看到丈夫被親爹欺負,她眼眶通紅卻硬憋著不哭,轉身蹲灶臺前添柴火,火光照得她半邊臉發亮,咬著后槽牙說“這合作社必須辦成”,那股子柔中帶剛的勁兒,比都市劇里扯頭花的婆媳戲高級多了。她和褚栓忠的夫妻檔,一個憨一個韌,光靠眼神就能讓觀眾腦補出二十年相濡以沫的歲月。
但全劇最搶鏡的還得數劉園媛,她演的弟媳陳玲堪稱“農村版魏嬿婉”。燙著小卷發穿豹紋衫,見人先翻白眼再咧嘴假笑,算計起自家人比對外人還狠。聽說董大林要辦合作社,她連夜攛掇二弟截胡老爹的地,當著全家面拍桌子大吼“誰擋我財路我撕了誰”,轉頭又假惺惺給婆婆端茶倒水,變臉速度堪比川劇。更絕的是她算計失敗后,坐村口嗑瓜子陰陽怪氣:“有些人啊,書讀得多頂屁用”,那股子市儈勁兒,讓人恨不得沖進屏幕薅她頭發。
老戲骨羅京民演的董老爹,堪稱“偏心眼天花板”。因為當年帶二兒子跑車出車禍落下殘疾,他把愧疚化成無底線溺愛,對大兒子的付出視而不見。聽說大林要地搞合作社,他叼著旱煙袋眼皮都不抬,轉頭就把地高價賣給二兒子。最扎心的是醫院那場戲:大林媽被氣暈送急救,他蹲在走廊悶頭抽煙,聽見二兒子說“爹您做得對”時,嘴角居然閃過一絲得意。這種把傳統父權演成“道德綁架”的功力,看得人拳頭梆硬。
就連配角也個個出彩。花菲演的董老媽,滿臉皺紋藏不住慈愛,被孫女嫌棄打呼嚕時,縮在炕角抹眼淚的樣子讓全網破防;喬大韋演的董二林,瘸著腿給老爹捶背獻殷勤,眼神飄忽不敢看大哥,把“既得利益者的心虛”演得入木三分。這群演員往玉米地一站,不用臺詞都能聞到土腥味。
劇情更是刀刀見血,專挑中國家庭的痛處戳。董大林帶著綠色種植技術回村,第一關竟是親爹挖的坑——十畝祖傳地成了合作社“攔路虎”。更窒息的是家庭修羅場:老媽住院急需手術費,妹妹董艷嘴上喊著“一家人要團結”,繳費時躲廁所裝信號差;弟媳陳玲一邊往醫院送果籃表孝心,一邊偷偷聯系外地老板高價賣地。導演把“重男輕女”“養老推諉”“親兄弟明算賬”這些潛規則撕開了揉碎了拍,每場飯桌戲都是人性試金石。最諷刺的是,當董大林終于湊齊土地準備大干一場,親爹卻帶著二弟上門討要“土地使用費”。
但這部劇狠歸狠,底色還是暖的。董大林蹲在地頭研究土壤酸堿度,村民們舉著鋤頭跟他學堆肥技術;馮邱蘭半夜打手電筒給大棚測溫,凍得直搓手還笑著對丈夫說“苗沒凍壞”;就連最討人厭的陳玲,看到兒子趴在破桌上寫作業時,眼里也閃過一絲愧疚。這些細節像撒在黃連里的糖,讓人邊罵邊哭。
七年積壓沒讓《青山是故鄉》過時,反而成了它的優勢——沒有懸浮的直播帶貨、沒有強行加入的AI種田,就是踏踏實實拍土地流轉中的算計與溫情。當都市劇還在玩“窮女孩住大平層”的套路時,這部劇讓觀眾看到真正的農村:曬得黝黑的臉上有算計也有善良,長滿老繭的手既能搶地契也能遞熱水瓶。或許正如董大林那句臺詞:“地不會騙人,你糊弄它一季,它餓你三年。”這道理,做人做事都適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