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區位于成都市北部,是成都平原核心區域,北鄰德陽市,南接金牛區、成華區,東連青白江區,西靠郫都區。總人口數量基本上成都最大,下轄7個街道、3個鎮,150多萬人。重點發展的物流園區(三河,斑竹園),家具(新繁),現代交通園區(石板灘),現代醫療(大豐,新都街道)。
這些區域,缺乏一個城市主干道級別的道路進行串聯。軌道交通s1很難短時間能落地,串聯新都東西向還是要依賴公路交通為主。所以 有網友建議將新都興城大道作為新都區東西城市中軸線進行擴建,改造,亮化工程,從新繁一直延伸到石板灘,并列舉了 幾點優勢。
一、優化交通效率,緩解擁堵分流交通壓力,主干道通過連接城市核心區域與衛星城鎮、產業園區,分散交通流量。東西向的大道改造后,雙向6到8車道設計使新都老城區新城區的銜接效率提升,減少區域性擁堵。
二、多模式交通協同主干道與軌道交通、公交專用道形成互補,蜀龍大道與地鐵3號線,s11和天府大道北延線,27和金芙蓉大道等等這些都是南北向的道路,修好東西向大道后,可以通過公交接駁實現“軌道+主干道”的無縫換乘,降低私家車依賴。還可以推動經濟發展與產業集聚 激活沿線經濟,主干道兩側易形成商業帶和產業走廊。帶動土地增值和商業繁榮,也能促進新都區物流效率提高。
三、改善城市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引導城市擴張,主干道延伸可定向拓展城市邊界。廖家灣中心加新都城區雙中心聯通,共同開發,還能促進職住平衡。
四、推動生態與城市融合,綠色交通網絡現代主干道設計注重生態保護。如新都區,毗河綠道與興城大道主干道并行,通過綠化隔離帶減少噪音和空氣污染,形成路在綠中、車在綠中。
相關部門反饋道: 《新都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形成“十二橫十四縱”的骨架路網結構。“十二橫為貨運大道東西段、五環路、繞城大道北段、新都大道一新石路、香城大道一馬超東路、工業大道、興城大道、繞城大道南段大道、聚霞路、天龍大道、大天路、貨運大道;“十四縱”為竹韻大道-商貿大道、天府大道北延線、天柏路、萬石路、金芙蓉大道、川陜路、蓉都大道、蜀龍大道、育英路、繞城大道東段、龍虎大道、普河路、永達路。
下一步我區將積極對上爭取,在下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時統籌研究該區域規劃布局。 目前,暫無興城大道東西延線或其他區內東西向連接的干道規劃。
參考資料:
1. 關于新都區規劃東西向城市主干道的建議( https://ly.scol.com.cn/thread/details/3657723),來自“問政四川 ”
版權聲明:
本文由夜談哥整理,文中圖片來自夜談哥及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轉發分享,轉載改編請標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