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揮舞起新一輪“關稅大棒”之際,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終于出手準備反擊了!只不過,表態聽起來卻更像是一則禮貌的“反制聲明”。
▲圖源:Ronald Wittek / EPA
馮德萊恩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表示:“我們并不一定想要反擊,但如果有必要,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套強有力的應對方案。”她強調,歐盟擁有“一切手段”來“保護歐洲民眾及我們的繁榮”,但更傾向通過談判推動跨大西洋“再工業化”合作,并警告加征關稅將推高通脹,“這恰恰與我們的目標背道而馳”。
她同時指出,歐洲并未挑起當前的貿易爭端,并認為此類摩擦是“錯誤的”。馮德萊恩呼吁加強歐洲單一市場建設,減少中小企業跨境經營的行政障礙,并推動成員國減少繁文縟節,“釋放單一市場的力量”。
那個曾今對中國動輒就掏出“市場扭曲”、“脫鉤審查”的強硬作風的“鐵娘子”,如今卻展現出克制姿態。
▲圖源: Frederick Florin/AFP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標普500指數蒸發了近4萬億美元市值。根據市場數據,福特、通用等汽車制造商損失慘重,每輛車的生產成本暴漲6700美元。消費者信心降至兩年最低,OECD預測美國2026年經濟增長率僅為1.6%。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Paul Robin Krugman)曾將貿易戰形容為是一場“用最大彈藥朝自己膝蓋開火的戰爭”。 如今的美國商界確實是在“自己打自己”,但他們并非唯一的受害者。更多企業,尤其是那些曾天真以為特朗普只是談判高手的歐洲跨國公司,現在才發現,這屆白宮壓根沒興趣談判,他們要的,是一場徹底的結構性壓制,而歐洲便是目標之一。
▲圖源:IMAGO/Montage
德國《商報》認為,歐洲不能再被動應對美國,而是必須“轉守為攻”。該報建議歐盟應主動拋出取消所有跨大西洋工業品關稅的提議,打特朗普一個“以攻為守”的措手不及。事實上,這種戰略早在2018年容克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時就曾提出過,如今只是“塵封武器的再度上膛”。
但歐洲也并非完全無計可施,因為別的國家已經出手了!加拿大現任總理卡尼面對加拿大汽車加稅時,毫不手軟地回擊:“這是對加拿大工人的直接攻擊。”他強調國家對本國工人的保護責任,并提出打造“更強大的加拿大”。
▲圖源: Alastair Grant/AFP/Getty Image
“自由貿易”和“本國利益保護”的策略,或許正是歐洲需要的出路。若僅靠馮德萊恩式的“規則派耐心”和“機構性溫和”,恐怕只會讓歐洲繼續陷入被動。“單一市場”、“減少行政負擔”、“釋放中小企業潛能”這些措施固然重要,但面對迎面而來的貿易大棒,想要等到政策出現切實的效果,可能還得等等。
目前,歐盟是否會調整對美貿易立場仍有待觀察。即便有了加拿大的“前車之鑒”, 但歐盟始終學不會在危機來臨時好好“抄作業”,內部協調與執行遲緩仍是短板。另外,從馮德萊恩的表態來看,歐盟高層仍傾向于優先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分析人士指出,若美方持續推進保護主義政策,歐盟可能不得不做出更具對抗性的回應。
(歐洲時報德國版曉夢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