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長和與美國簽署交易協議只剩24小時,局勢愈加緊張,任何動作都將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關鍵時刻,李嘉誠次子主動和家族切割。美方也不裝了,公開將該事件“定性”。
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公司發表聲明,董事會還未對全球港口出售作出最終決定,這一消息為處于爭議中的李提供了緩沖空間。
雖然在香港方面、內地等多方面接連質問后,李嘉誠選擇按下“暫停鍵”,但這并不能排除李嘉誠可能在布下迷陣,意圖減弱國際關注后,再來一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戲碼。若真如此,一旦事態發展到不可逆轉的地步,中方再想干預也將為時已晚。
眾所周知,長和計劃出售的港口中,位于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至關重要。2024年,這兩個港口處理了運河39%的集裝箱貨運,直接影響全球海運的關鍵通道。
如果與美官方關系密切的貝萊德獲得這些港口的控制權,可能會對中國航運企業實施單邊制裁。不久前,美方面已經宣稱要對中國??棵栏劭诘拇徽魇?strong>高額費用。
因此,在長和實業發布消息后,美國主動接過了話題,對此次港口交易給出了明確立場。據媒體消息,美方表示支持貝萊德的收購計劃。
這是美方面首次以官方身份正面回應港口交易事件,尤其是在簽署日期前夕發聲,擺明了是要以國家立場支持長和實業。
要知道,在此之前也就是交易消息剛曝出時,長和實業還十分無辜地曬出盈利流水,表明這只是一場普通的“商業交易”,然而此時美方面的表態,表明這一切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早在2015年,四家中國國企(如招商局和中遠等)提出以1500億至1600億港元收購和記港口40%的股份(基于息稅前利潤26到28倍的估值),但李嘉誠認為報價過高而拒絕。
如今,他以1771億港元(約22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80%的股份給美國財團。
從道義角度看,中國政府通常不會干涉企業的正常運營,但企業家應意識到“國家利益應當優先于個人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絕不會坐視不管。官方正式表態,將審查李嘉誠家族的長江和記集團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有關港口資產的交易。
3月31日,長和股價開盤再次下滑,早盤跌幅超過了4%。據媒體統計,在港口交易消息公布后的11個交易日內,長和系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蒸發超過了780億港元,這場交易還沒開始,李嘉誠就已經賠了近一半。
即使有著西方背書,他恐怕也是坐立不安,開始給自己找退路。日前,盈科拓展公開與長和實業撇清關系,宣稱李嘉誠次子李澤楷旗下的所有公司業務都是獨立于長和實業之外,這一招就將自己的兒子擇得干凈。
如今,面對“搖旗吶喊”的美方和“態度堅決”的內地,李嘉誠處在輿論漩渦中心,即將做出艱難抉擇,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