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李興
要論這兩年巨頭追逐的熱門賽道,即時零售得算一個。
這種“線上下單、30分鐘送達”的業務模式,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蛋糕持續變大,直接帶動即時配送玩家訂單的增多。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24年中國即配行業訂單規模達482.8億單,同比增長17.6%。
蛋糕大了,各路玩家卻未能都吃飽。只有順豐同城,成為唯一家收入高增還連續盈利的企業。
2024年,順豐同城營收達157.5億元,同比增長27%,較2021年上市時近乎翻倍。
賺錢效應也在加倍釋放,自2023年上半年盈利后,順豐同城的凈利潤翻倍增長。2024年,凈利潤達1.3億元,同比增長162%。
連續兩年盈利,意味其已進入穩固的盈利階段。破除行業“高成本、低利潤”的桎梏,順豐同城有何高招?
定位獨立
受制于高昂的履約成本,盈利難是即時配送行業曾經的共性,公認的突破途徑是獲取規模訂單,提升運營效率,攤薄單個訂單成本,達成規模經濟。
在追求規模效應的路上,三家主流即配平臺路徑各不相同。
達達背靠京東集團商流,訂單主要來自內部商城業務,去年被傳私有化后,平臺定位更傾向于成為京東即時零售業務的承接口。
順豐同城定位為第三方運力平臺,與所有客戶都不存在流量競爭,可以廣泛聯合各平臺和商家,承接全品類場景及流量渠道的訂單,獲得更多元的訂單來源。
閃送同為第三方運力平臺,走“小而美”的模式,業務聚焦1對1急送,且重心在C端市場,訂單規模有限。
沙利文報告指出,持續增加的餐飲供給、即時零售的全品類覆蓋、下沉市場數字零售高速增長等,給行業提供了新的增量。
需求釋放的同時,賽道擴容,服務需求亦在提升中,對配送提出了更高的個性化、品質化要求。
在賽道持續擴容下,順豐同城稀缺的“第三方+全場景”屬性,順應了即配行業的發展趨勢,有望成為最大的潛在受益者。
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順豐同城不捆綁商流只專注服務的特性,適配了流量多極化趨勢,與抖音、阿里、微信、滴滴等平臺全面合作,并作為物流基礎設施幫助商家一站式接入全平臺訂單,積極融入各大生態圈。
二是,順豐同城的服務覆蓋全場景,滿足了B端、C端和同城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全面服務于商家、消費者和物流平臺,訂單來源更廣泛。
去年,順豐同城抓住新茶飲加速拓展以及非餐場景需求增加的商機,包括醫藥加碼新零售布局、會員商超品質服務等,以精細化的非標配送服務,擴大至全品類范圍。
全年茶飲配送收入同比增長73%,商超便利、美妝、醫藥、母嬰等品類均取得高雙位數增長。非餐場景收入同比增長26.2%,至37億元。
其三在于順豐同城的彈性運力網絡,延伸至超1300個下沉市場縣域,承接起向三四線城市擴張的品牌商家,以及大量分散的中小商戶的需求,得以受益于新消費涌入下沉市場的機遇。
同時,緊隨品牌出海的步伐,將業務拓展至香港市場,走出挖掘增量海外市場的“第一站”。
2024年,其同城配送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超三成,推高整體營收規模效應。
差異競爭
領跑行業的順豐同城,在不斷鞏固自身差異化競爭力的同時,還攻入對手優勢領域,筑高業務護城河。
在C端市場,順豐同城新上線“獨享專送”服務,以“1對1急送”專業服務模式打造高服務標準,直擊閃送腹地,全年單量翻了4倍,推動2024年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收入為24.33億元。
在B端市場,順豐同城憑借穩定履約能力、客制化的服務,強化和鞏固KA客戶服務優勢,并不斷擴大中小商家基礎,提升獲客效率。
不同于傳統的標準化配送,順豐同城結合“天地人”(無人配送+四輪+兩輪+騎手)多元運力,可承載長距離、大重量、超體積、高價格的等非標配送服務。
其還能根據行業特性和客戶需求,量身打造配送方案,包括服務形象、流程規范、履約標準、配送時效等,使其成為頭部客戶首選的第三方運力服務商之一。
這帶來的效應是,KA客戶增長勢頭強勁,合作連鎖品牌數量及占比持續提升。
去年,順豐同城與山姆建立合作,提供“1小時極速達”配送到家服務,介入達達與山姆的強綁定,也拿下了肯悅咖啡、阿嬤手作等多個品牌商家,新增合作門店超7500家,客戶結構持續調優。
B端、C端的優質客戶發掘,帶來的高價訂單,推動收入結構優化,進一步增厚利潤。
對于追求性價比的中小商家,順豐同城也有兼顧。洞悉其高傭金下的成本控制需求,順豐同城只按本身服務收費,更靈活實惠。
截至2024年末,順豐同城年度活躍商家規模已達65萬,同比增長39%。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收入達66.88萬元,同比增長28.1%。
相比同行,脫胎于順豐集團的順豐同城,具有獨有的物流基因,這讓其還得以延伸出兩個差異化業務,進一步豐富訂單來源。
一是助力同城物流提速的“最后一公里”業務,去年順豐同城派件環節服務單量規模和占比持續提升,其中發展電商退貨物流業務,退貨回倉派件單量翻倍提升。
帶動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的收入增長32.5%,至66.25億元。
二是與順豐集團協同,為客戶打造“一體化供應鏈方案”,推動物流資源整合及提效。
2024年,順豐同城與順豐控股一起服務的月結客戶,帶來3.67億元的外部增量收入,同比增長45.5%。
多元業務的齊頭并進,也會豐富騎手配送時間段,提升騎手全天人效,實現單位成本的下降,最大化規模效應。
技術效應
回到行業來看,順豐同城的盈利路徑能否被同行復制?答案是,很難。
即便同樣主打第三方定位的平臺,可以通過燒錢買量,在短期做大規模,但運營效率無法在朝夕之間能達成。
順豐同城的盈利背后,本質是一種效率的進階,這離不開技術的力量。
一個代表是,其打造的城市物流系統(“CLS”),已實現智能業務規劃及營銷管理、騎手融合調度及智能訂單分發、智能運營優化等三大核心功能。
受益于技術對訂單、配送等數據的預判,順豐同城可以進行商圈差異化運營,解決高峰爆單、閑時人員閑置等痛點,由此提升場景人效,增加盈利商圈的占比。
在智慧物流和無人配送技術在商業化場景的應用,順豐同城也在加快落地。
目前圍繞最后一公里業務,其重點探索無人車在同城接駁和網點集散的運營模式,全國月均活躍路線上千條。
順豐同城率先物流行業接入DeepSeek大模型,與國內多個大模型廠商達成合作,賦能用戶、 商戶、騎手全流程閉環,提升履約表現,降低配送成本。
難得的是,順豐同城追求成本降低的同時,并沒有忽視對騎手權益的保障。
將騎士視為第一用戶,順豐同城關注他們的的成長與發展,除了在高質量業務增長下不斷提升騎手人效和收入水平,更通過多元福利關懷、建立極端天氣免罰機制、行業首創委屈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打造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2024年,中高收入騎手數同比增長29%,月入過萬騎手數同比增長40%,安全事故率同比下降17%。
騎手歸屬感提升,也會反哺業務,為運力履約和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提供支撐。
順豐同城用真金白銀表達對公司價值的信心,2024年首次完成近2億港元,總計1920萬股的總回購,其中1608萬股全部注銷。
資本市場也對其給予認可,2024年9月,被納入恒生綜合等指數系列,并正式進入港股通。
沙利文預計,到2030年,全國即時配送訂單規模將突破千億單,未來6年保持年均13.1%的兩位數增長。
可以期待的是,領跑行業的順豐同城,基于差異化優勢和深度技術運營路線,將享受這場新消費趨勢的長期紅利。
(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