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樓市”不是“穩樓價”,而是穩樓市的交易量,樓價則要隨行就市,并非保的對象。
當下各級政府力推“穩樓市”,但多城市消費者卻持續吐槽,因為樓市不但不穩,房價則繼續暴跌,有的則已經失控。
日前,南京又推出全面取消限售政策。有業內人士剖析了“穩樓市”政策背后的深層目的。
3月31日,南京宣布全面取消房產限售政策,引發了市場與公眾的廣泛關注。在2017年該市曾實施過限售政策,即購房者在取得房產證后,需經過一定年限的“鎖倉期”才能進行轉售。隨著樓市的持續低迷,此次的政策調整引發了人們對穩樓市動機的深刻探究。
某博主“徽湖說房”以這次南京全面取消房產限售政策為例,分析了“穩樓市”背后的真實目的。
首先,此次政策放開的背景 來自于當前樓市的疲軟狀況。大部分大城市,尤其是2024年之后,許多區域的房價已經跌回到十幾年前,市場上大量新房及二手房積壓,成交量低迷。
在這樣的情況下,南京決定取消限售政策,讓原本受限的房源可以進入市場。從表面上看,這一決策是為了改善市場供需關系,防止樓市進一步過剩,并且減少二手房市場的壓力。
但政府的真實目的并非單純為了穩定房價,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刺激成交量,來維持樓市的“存在”。
換句話說,政府的核心目標是增大市場上的交易量,從而達到穩樓市的效果。這里所稱的“穩樓市”,并沒有說要“穩房價”,這也是為何樓市政策的焦點,一直在成交量上,而不是價格的調控。
其次,隨著限售政策的解除,2017年限售政策出臺之后購房的業主,無論是否有需求,都可以將其房產重新推向市場。但對于大多數業主來說,他們當初在房價高點買入,現在賣房面臨著巨大虧損。
對于這些業主來說,若希望賣掉房產且不虧損是不可能的。唯一的選擇就是降價,這也是市場上二手房價格進一步下跌的原因之一。這一過程不僅對業主本身造成損失,還將對整個市場形成連鎖反應,使得二手房市場的價格進一步向下波動。
那么,為何政府會選擇放開限售讓更多的房源進入市場,盡管這樣會引發房價下跌?
其實這一政策,實際上是政府針對當前困境的權宜之計。
當前,市場的需求疲軟,且各級政府財政壓力巨大。各級政府希望通過提升交易量來穩定樓市,并且減少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對于各級政府而言,維持樓市的交易活躍(交易量大)能夠保持相關產業的運行,以此來穩定社會經濟。
盡管這樣的政策有可能加速房價下跌,但從政府的角度看,樓市的穩定與交易量的回升,才是最關鍵的。
對于購房者和業主來說,這一政策帶來的無疑是房價進一步下降的風險,而對于政府而言,只要成交量回升,就算穩住樓市了。
所以,穩樓市的核心目標并非是保房價,而是為了穩定GDP的增長。根據既定的經濟目標,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而房地產行業必須貢獻其中6%的GDP,這意味著房地產必須完成8萬億的銷售額,才能保證經濟不受影響。
所以,即使房價大幅下跌,只要市場成交量足夠,開發商依然能夠通過銷售大量房產來維持GDP增長。這是90%的人,沒看懂“穩樓市”背后真實目標。
那些手里面囤著大量房子,準備價格拉起來之后,繼續玩擊鼓傳花游戲的,恐怕這次要大失所望了。
再說一遍,穩樓市不是穩樓價,而是穩定交易量,以保證GDP增長目標的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