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4月份了,對很多市場來說,4月份迎來一個新的局面,而其中,變化最大的應該就是豆粕了吧。
很明顯,到了4月,豆粕就好像被送上了斷頭臺一樣,只等著那“咔嚓”一刀了。
這刀啥時候落呢?
俗話說,該來的總要來,對豆粕來說,這致命一刀正是巴西大豆的到港。
而如今,消息終于來了。
近日,根據巴西農業投資咨詢公司的分析師稱,截至3月25日,巴西貿易公司共裝船了2280萬噸大豆,其中有1770萬噸運往中國。
這意味著,從4月份開始,進口大豆到港將激增。
再進一步說,是4月份,全年巴西大豆對華出口也大概率會繼續增量。
一方面是巴西大豆再次創紀錄豐產。
雖然關于巴西大豆產量的事市場一直爭來議去的,但是盡管可能會有所下調,但是依然不影響巴西大豆的豐產格局。
也就是說,大豐收是沒跑了,潛臺詞就是供應十分充足。
另一方面,自中國對美國反制以后,可以說基本就是把美豆剔除在外了,雖然不排除可能下半年中美貿易關系可能會有變化,但是美國如此多變,肯定更不能指望。
而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有增無減,所以在這方面也是早有行動,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已經在對美國可能出現的變化積極應對了。
所以,雖然說一季度進口大豆到港總量偏低,但是從來源來看,巴西大豆在今年一季度對華出口反而可能會打破同期最高紀錄,達到1800萬噸。
所以再推及全年,預計今年全年巴西大豆的對華出口也將大概率會再創新高。
但用市場的話說,巴西大豆到港之時,也就是國內豆粕跌落之日。
但,真的會這樣嗎?
這個時候誰也不敢打包票,因為市場變化萬千,誰知道會怎么變,但是有一點基本是明確的,那就是豆粕正在逐漸觸底。
首先,到了現在,豆粕市場可以說是毫無利多可言。
之前還有部分人期待著美農的報告會力挽狂瀾,但是用腳后跟想想怎么可能呢?
雖然美豆播種面積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因為一是中國反制以后,對美豆的影響顯然比玉米更大,美國農民對大豆的出口預期要更悲觀,因為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一旦失去幾乎是無法替代的。
二是從美國大豆及玉米保險來看,也是玉米的性價比要更高,所以誰也不是傻子,自然更傾向種植玉米而非大豆了。
所以,大豆面積下調是預料之中的事。
但是再下調,也是有限度的,所以這個根本談不上什么利多,只是美豆自我安慰一下罷了。
其次,豆粕的利空卻還在持續。
這個利空包含兩個方面:
一個是巴西大豆的集中到港。
沒錯,這個利空雖然說喊了很久了,并且已經給了豆粕市場多次重創,但是現在它依然沒有被消耗完。
隨著到港數量正式落地,市場估計還得震上一震。
另一個利空則是養殖業的不景氣。
馬上清明小長假了,但是看看豬價,雖然好像要抬頭,但大概率和往年一樣,又是曇花一現,甚至可能都挺不到小長假就又要跌了。
因為現在來看,生豬市場也是沒啥利好,供應供應依然高位,消費消費依然低迷,再加上標肥價差縮小甚至倒掛,搞的二次育肥積極性也沒了,不但沒了,有的前期壓欄挺價的大豬干脆選擇直接出欄了。
所以一邊是供應馬上大上量,一邊又是需求屢屢提不上來,豆粕可以說是壓力山大。
我們之前說3000元/噸基本是豆粕的一個關口,而現在來看,現貨可不就已經站在了3000元/噸這個關口了,甚至可以說,稍不留神,可能就會跌破這個關口了。
不過,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豆粕即將觸底。
為什么說豆粕即將觸底呢?
因為對比豆粕近年的走勢,2800-2900元/噸基本就是豆粕的底了,雖然說兩大利空壓制,但也是明牌在打了,所以在沒有突發潛在大利空下,豆粕跌破新低的概率也并不高。
所以,隨著巴西大豆快馬加鞭的到來,豆粕市場究竟會如何演繹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