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19名師生組成的科考隊深入海螺溝冰川,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立體研學模式,為冰川文化節注入實踐動能。海螺溝景區聯合北京大學通過科學考察、支部共建、志愿行動等多元形式的校地合作,在海拔3600米的冰川前沿構建起“學術研究-生態保護-公眾教育”的立體網絡。
“我們在著名的旅游勝地、擁有世界級冰川的海螺溝景區和同學們一起進行實地考察,同學們實地看到強烈消融的冰川,才能切實體會到冰川保護的意義。”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劉耕年告訴記者,“海螺溝景區在科普、科學觀測和研究等方面做得很好,增加大眾對保護自然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冰川的認識?!?/p>
科考隊“草海子雨林至洞嘎寺”與“城門洞至冰川舌”兩條科考路線,在劉耕年教授帶領下展開地貌解析,沿途觀察冰川地貌與植被演替的關聯,師生們借助冰爪裝備深入冰川舌末端,通過觀測冰磧物分布解析冰川運動規律,在冰裂隙密布區實地驗證課堂理論,共同探索冰川奧秘。行至冰川溶洞,眾人被冰層中億萬年形成的紋理震撼。
“身臨其境走到冰川溶洞里面,我感覺到億萬年的生命密碼,寫在冰川的那每一顆氣泡,每一顆冰層里面,所以說我覺得我們真的應該行動起來,保護甘孜州的自然文化遺產,冰川、雪山、森林,這都是我們川西地區非常珍貴的自然資源,我們青年學生應該行動起來,無論是從科研方向還是從自己實踐行動方向,盡自己的一份力來做好冰川保護和環境保護?!北本┐髮W城市與環境學院博士生杜一凡說。
本次實地探索不僅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彰顯了青年學子在生態保護中的責任擔當。通過深度實踐研學,北大師生以腳步丈量冰川、以行動守護自然,為全球冰川保護貢獻了中國高校的智慧與力量。
下一步,海螺溝景區將進一步挖掘冰川科考價值,整合各大高校、研學機構優勢資源,分齡設計知識科普型、自然探索型、體驗考察型等多元化產品,將山地戶外運動與科普研學雙重結合,推出“冰川科考追峰貢嘎”戶外研學實踐活動精品線路,截止目前,共接待冰川科考團隊46次,將戶外探險與地理知識普及融為一體,提升海螺溝省級研學旅游基地品質,促進“自然課堂”研學旅游可持續發展,為冰川資源的永續利用注入新動能。
作者/ 張兵 吳娟
編輯/ 黃星潔
校對/ 毛莉泓
責編/ 楊雪
審核/ 白馬
監制/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