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建棟 楊陽 葛矞宸
引言:2025年3月28日,瑞典空軍2架JAS 39“鷹獅”戰機從波蘭馬波克基地升空,在波羅的海國際空域開啟該國加入北約后的首次強化空中警戒(EAP)任務——這一行動徹底終結了瑞典自1814年拿破侖戰爭以來的211年軍事中立政策,為北約空防格局開啟了新紀元。任務過程中,6架“鷹獅”C/D戰機搭載升級版ES-05“渡鴉”雷達與“流星”遠程導彈進駐波蘭,聯合英國“臺風”戰機高頻次巡航加里寧格勒至哥得蘭島軸線,使北約對俄波羅的海艦隊的空中監控效率大幅提升。為應對北約在北歐的戰術擠壓,俄軍將北方艦隊核潛艇增至8艘,并在新地島試射9馬赫的“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反制。這一空防布局重構正觸發連鎖地緣震蕩——日本借助北約數據鏈擴大東海監控范圍,伊朗向霍爾木茲海峽部署S-300防空系統,而德國主導的歐洲自主防空計劃因瑞典“北約化”被迫擱置。而其釋放的政治信號遠不止于此——在俄烏沖突即將接近尾聲之際,北歐各國害怕重蹈烏克蘭覆轍,為保護自身戰略利益所做的奮力一搏。
北歐長空新哨兵:瑞典首次北約空中警務任務解析
2025年3月27日,瑞典空軍6架JAS 39“鷹獅”C/D戰斗機從呂勒奧空軍基地起飛并進駐波蘭馬波克空軍基地,28日2架“鷹獅”戰機升空開始正式執行該國加入北約后的首次強化空中警戒任務(EAP)。此次行動覆蓋波羅的海國際空域,目的是協助巡邏北約北部監視區,具體來講就是重點監控加里寧格勒至哥得蘭島一線的航空動態。此外,英國皇家空軍還將出動“颶風”戰斗機在4月份協助瑞典空軍共同執行該空防警戒任務,這也意味著此次行動不僅是瑞典首次赴外國領土執行EAP任務,也是其首次在北約指揮和北約盟友協同下執行EAP任務,這對增進瑞典空軍跨國作業互通性、聯合作戰效能,以及瑞典同北約伙伴關系等均有重大效益與意義,同時這也是瑞典結束自拿破侖戰爭以來211年軍事不結盟傳統后,深度融入北約
集體防御體系的實質性開端。
技術配置方面,瑞典空軍的技術迭代進一步凸顯了其融入北約體系的決心。此次參與行動的“鷹獅”戰機搭載了最新升級的ES-05“渡鴉”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擴展至180公里,較前代提升60%,可同時追蹤30個空中目標;其機腹掛載的“流星”遠程空對空導彈射程達150公里,并在射程末端仍可保持4馬赫速度;配合北約終端實現的Link 16數據鏈可實時整合北約E-3A預警機、地面雷達站和全球鷹無人機的多源空情信息。瑞典空軍司令卡爾-約翰·埃德斯特羅姆少將還表示:“我們的飛行員已完成超過500小時北約標準聯合訓練,此次任務將驗證瑞典與盟國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協同作戰能力。”
而在地緣部署層面,瑞典負責的巡邏區涵蓋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主要航道及加里寧格勒軍事基地的空中走廊。為強化在該地區針對空中威脅應對能力,北約在哥得蘭島部署了AN/MPQ-64“哨兵”防空雷達,使該區域對低空目標的探測盲區大幅縮小。值得關注的是,瑞典首次開放其地下機庫網絡供盟軍使用——已公布數據表明,瑞典全國17處加固掩體中,5處已完成兼容F-35A的設施改造,為未來部署第五代戰機預留戰略空間。
戰略漣漪:北歐安全范式重構與全球格局震蕩
瑞典的北約空中警務首秀,實質是俄烏沖突以來歐洲安全秩序深刻變革的縮影。其戰略影響正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原點,向三大維度輻射擴散:
波羅的海力量平衡的重構。北約在波羅的海的空中巡邏力量因瑞
典加入而有著顯著提升,形成了由瑞典呂勒奧、芬蘭羅瓦涅米和愛沙尼亞阿馬里基地構成的“三角監控網”。這種部署使北約對加里寧格勒的航空偵察頻率成倍增加,通過每日12架次的高頻戰斗巡邏極致壓縮了俄軍蘇-35戰機攔截北約軍機的平均反應時間,據數據顯示,俄軍機反應時間已從2024年的15分鐘減少到了僅8分鐘。
北極圈防務合作的質變。瑞典與芬蘭的“全北約化”,使北極理事會8個成員國中北約勢力占比從50%飆升至75%。2024年4月,北約啟動“北極鷹-2024”聯合演習,首次在瑞典基律納地區演練極地環境下的空降奪島作戰,將北約北極快反部隊的部署時間從72小時縮短到了24小時。這種態勢刺激俄羅斯將北方艦隊潛艇部隊的戰備等級提升至“特殊警戒”并擴充了“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規模至8艘,俄羅斯還在新地島試射了“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其9馬赫突防速度對北約新建的“北極預警鏈”構成直接挑戰。
全球安全同盟的連鎖反應。瑞典的軍事轉向產生跨區域外溢效應,引發了超越地理界限的戰略震蕩。在亞太,日本防衛省借機推動與北約簽署《情報共享框架協議》,謀求將“全球鷹”偵察機的監控范圍延伸至東海爭議空域并實現北約衛星數據向日本自衛隊的實時開放;在中東,伊朗革命衛隊空軍司令阿米爾·阿里·哈吉扎德警告“北約東擴模式正在波斯灣復刻”,并宣布將俄制S-300PMU2系統部署至霍爾木茲海峽沿岸。歐盟內部則因安全自主權爭議再生裂痕——德國主導的“歐洲天空之盾”倡議因瑞典選擇北約標準指揮系統,而被迫暫緩原定2025年建成的聯合防空網絡。
當JAS 39“鷹獅”的渦扇引擎轟鳴著劃破呂勒奧的寂靜長空時,瑞典已不再是曾經那個“武裝中立”的北歐隱士。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對此評價:“瑞典的加入不僅填補了波羅的海防務拼圖的最后缺口,更重新定義了21世紀集體安全的內涵。”然而,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安德烈·科爾特諾夫指出:“北約的每一次東擴都在制造新的安全困境,瑞典的選擇可能將北歐推入‘安全與風險同步增長’的悖論。”在這場全球戰略棋局中,瑞典空軍的巡邏航線既是北約東翼制空的盾牌紋路,也可能成為新一輪大國博弈的導火索——當戰機雷達的掃描波束與導彈發射架的仰角在波羅的海上空交匯,人類或將見證冷戰結束后最復雜的空權競爭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