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于二戰時期的軍用摩托車印象,基本來自于戰爭題材的影視劇,特別是抗戰劇中的鬼子三輪摩托車。不過抗戰劇中使用的摩托車道具基本是右挎斗,早期抗戰劇就是用長江摩托車作為道具,而真實歷史上鬼子使用的都是左挎斗摩托車。今天跟大家說說二戰時期的一款頂級軍用摩托車——德國Sd.Kfz.2型摩托車,其造型獨特(采用半履帶式),性能非常優秀(動力強勁、越野性能好),深受德國官兵喜愛。
現存于世的Sd.Kfz.2型摩托車都是珍品
其實德國人最初研制半履帶摩托車并非用于軍事上,而是民用,主要供森林伐木工人使用的多用途拖車,早期型號為HK100型。設計目標是具備良好的越野性能,外形尺寸緊湊以便在林間小道上行駛,并且動力強勁、可以幫助工人拖運砍伐下的樹木。只不過二戰爆發后,出于戰爭的需要,特別是路況惡劣的東線戰場(蘇德戰爭),德國軍方看中了半履帶摩托車在軍事上潛力,決定研制軍用版本供陸軍、空軍和空降部隊使用。定型后的軍用版本被命名為Sd.Kfz.2型摩托車。
PS:由于Sd.Kfz.2型摩托車設計緊湊,重量也較輕,很適合于空運,二戰時期它是德軍唯一一種小到足以裝入Ju-52運輸機貨艙里的半履帶車輛。
德軍在測試Sd.Kfz.2型摩托車
Sd.Kfz.2型摩托車外形也很有特色,前面看像摩托車,從后面看像小型拖拉機。其全重約1.5噸,采用4缸液冷汽油機,最大功率36馬力,最高速度可達到70公里/小時。其履帶裝置也很有特色,采用了重疊交錯式負重輪——車體每側的4個負重輪均呈交錯布局。重疊交錯式負重輪廣泛應用在二戰時期的德國坦克、突擊炮和半履帶車輛上,算是一大特色了,軍迷們大多知道德國裝甲車輛的這種設計。
可以在雪地使用
Sd.Kfz.2型摩托車的越野能力非常出色,非常適合在惡劣的道路、厚泥、雪、沙和灰塵中行駛,從北非戰場到巴爾干半島,以及殘酷的東線戰場。德軍在各種天氣和各種地形下都使用過它,對其評價非常高。使用方式也有多種,例如配備MG-34/MG-42通用機槍用作戰場偵察,或者用來運輸人員和軍用物資(能夠運輸多名步兵和500公斤的彈藥),可以用作作為野戰電線/電話線敷設車,還可以當火炮牽引車來牽引火炮。
用作野戰電線/電話線敷設車
戰爭后期,德軍甚至將其作跑道飛機牽引車,主要是拖曳噴氣式戰機,例如Me-262噴氣式戰斗機和Ar-234噴氣式轟炸機。目的是避免戰機啟動自身發動機在地面上滑行,可以為飛行省下更多寶貴的航空燃料,戰機多一份航空燃料就可以多滯空一段時間。
Sd.Kfz.2型摩托車批量生產后,第一批配備部隊的并不是傘兵,而是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的步兵部隊,主要是偵察兵小隊。到了1941年這種車輛大量投入使用,并在1941年夏天的巴巴羅薩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后續Sd.Kfz.2型摩托車有兩種版本同時存在,即Sd.Kfz.2/1和Sd.Kfz.2/2,區別在于駕駛員后面安裝的不同尺寸的野戰通信線軸。
外形設計很漂亮
該車的缺點也很明顯,重疊交錯式負重輪的設計使得結構更加復雜,維護十分不便。油耗也非常厲害,100公里公路就得燒16升汽油,在野地行駛100公里得燒22升汽油。此外,該車每行駛約2000公里就需要對履帶上的所有滾柱軸承和銷軸進行潤滑。在履帶的每個接頭上都有一個用于加注潤滑油的加油孔,這項工作可能會耗時數小時之久,這在戰場環境下是很難做到。
就是單價太昂貴了
該車產量也比較大,從1941年6月第一輛Sd.Kfz.2型摩托車進入德軍服役,到1944年末結束生產,Sd.Kfz.2型摩托車一共生產了8345輛,Sd.Kfz.2型摩托車成為了德軍一線步兵部隊最為信賴的輕型越野載具之一,在一線廣受好評。這款半履帶摩托車算是二戰時期德國軍事科技的重要代表之一,展現了德國在特種車輛設計方面的卓越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