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印度人,在中國留過學,中文很好,現在是印度國家級別智囊的高興。幾年前在一期有關中印邊境對峙的節目里,中方專家表示中國并沒有把印度當作主要對手來看待,結果讓這位“高興”不高興了,因為按照他的邏輯,中國專家表示“沒有把印度當作主要對手”,是對印度的不尊重,也就是說,在這位印度“專家”看來,中國應該像重視美國那樣去重視印度,應該全力以赴地把印度當作一個強大的對手,最好在中印邊境放百萬大軍,這樣印度才會得到“贏”的情緒價值。
我們是很難理解這種腦回路的,一國在另一國邊境陳兵百萬,無論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但印度人會覺得,“我們印度”和“你們中國”有領土爭端,“你們中國”竟然不拿出百萬大軍來招待“我們印度”,豈不顯得“我們印度”的實力在“你們中國”那里不夠檔次了?也就是說,中國沒有拿百萬大軍好好招呼印度,在一些印度人看來反而是“我們印度被中國怠慢了”,大象國催生出一種因為沒有被龍國重視而“輸了”的感受——或者說,從潛意識里,無論是相互之間的交往,還是在其他國家面前的形象,印度人都覺得,自己是應該跟老中平起平坐的,能夠在相互交往,以及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中,被當作中國同一級別的國家,對印度來說是特備需要掙的面子。
而且熟悉盎撒-日耳曼閉環贏學的話就可以知道,婆羅門仙人們的立意,其實反而是要比盎撒-日耳曼野人高不少的,因為實際上印度并不像盎撒-日耳曼那樣,把貶低中國,嘗試規訓中國當作日常任務,印度自我的定位,是在“精神世界上”看重中國,所以需要中國也在“精神世界上”尊重并且看重印度——對,如果中國出全力揍印度,也是一種在“精神世界上”尊重印度的行為。而作為盎撒-日耳曼的上位,印度人其實并不怎么看得上那些野人,而盎撒世界想要規訓印度人則基本像是在做白日夢,只因為印度人的精神閉環比盎撒人實在完整太多了,盎撒-日耳曼的那套玩意,在婆羅門仙人那里完全就是小兒科。
那么我們把蘇杰生的話換種方式理解,可能就非常明白了——西方長期以來都把中國塑造成大魔王,這就是赤裸裸的“捧中”啊!西方長期以來都忽視印度,沒有把印度放在大魔王的位置上,這就是赤裸裸的“貶印”啊!很好理解了吧?#熱點思辨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