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擁數(shù)億身家,卻從不驕奢,對待子女更是要求嚴格。
可對外,他仗義疏財,資助他人。
如果沒有那通舉報電話,或許他能完美的逃亡一生。
可紙終究包不住火。
原來他曾5分鐘搶走208萬現(xiàn)金,用贓款發(fā)家,還娶了4個老婆,那些慈善舉動也是別有用心。
他到底是誰呢?又是如何瞞天過海逃匿這么多年呢?
被拖欠70萬工程款
石二群出生在河南駐馬店一個貧困村莊,初中輟學后跟著工程隊打工。他腦子活絡,從搬磚小工干到包工頭,攢下一點積蓄后開始承包工程。
1998年,石二群帶著二十多名工人完成一項工程,卻被開發(fā)商拖欠70萬元款項。
年關(guān)將近,工人等著錢回家過年,銀行催著貸款,石二群跑斷了腿,開發(fā)商卻只甩給他5000元:“當施舍乞丐了。”
更讓石二群難堪的是,女兒開學要交500元學費,他翻遍口袋湊不出錢。
親戚的冷嘲熱諷成了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鄭州混了十幾年,連孩子學費都拿不出?”
走投無路的石二群,決定用極端手段討債,他花光積蓄托人買槍,不料反被敲詐20萬。
為了湊錢,石二群賣掉妻子的首飾,借遍鄰居,甚至抵押了老家的房子。
彼時的石二群徹底紅了眼,他舉著槍沖進開發(fā)商辦公室,對方嚇得當場結(jié)清欠款。
這次“成功”讓他嘗到了暴力的甜頭,一個更瘋狂的念頭在腦海中滋生:“搶銀行來錢更快。”
亡命之徒:五分鐘搶走208萬
1999年12月5日,石二群帶著四名同伙沖進鄭州合作銀行一家支行。
他們提前半年踩點,摸清運鈔車時間和保安換崗規(guī)律,五人持改裝手槍威脅柜員,裝滿現(xiàn)金的麻袋被扔進一輛破舊面包車。整個過程不到五分鐘,208萬元不翼而飛,留下一地彈殼和兩名受傷的銀行職員。
靠著贓款,石二群開啟另外一種人生,石二群分得120萬,其余同伙各拿20余萬。
有人蓋房娶妻,有人揮霍一空,唯獨石二群異常清醒:“這錢得用來翻身。”
2000年初,石二群用贓款在駐馬店買下一塊地皮,建起幾棟小產(chǎn)權(quán)房,不到一年凈賺百萬。
此后,石二群的商業(yè)版圖迅速擴張,從房地產(chǎn)延伸到酒店、農(nóng)莊,名下公司多達七家,身家飆升至數(shù)億。
完美偽裝
成為富豪后,石二群幾乎重塑了人設,村里坑洼的土路被他出資修成柏油馬路,貧困戶蓋房他主動送建材,員工工資從不拖欠,逢年過節(jié),他開著豪車回村,挨家挨戶發(fā)紅包。
村民夸他“不忘本”,卻不知他連自家祖屋的屋頂塌了都懶得修,在石二群心里,善舉不過是贖罪的手段。
更令人咋舌的是石二群的家庭。
四位“妻子”分別住在四棟豪宅中,日常聚會時談笑風生,為他生下十二個孩子。
石二群對子女教育極為嚴苛,常帶兒女去工地體驗生活:“做人要腳踏實地。”
一次飯局上,石二群給讀大學的女兒夾菜,語重心長道:“錢可以賺,良心不能丟。”
鄰桌的食客聽得眼眶發(fā)紅,感嘆“石老板真是好人”。
崩塌
2015年,一通舉報電話撕開了完美假象。
當年參與搶劫的同伙李付利因手頭拮據(jù),試圖再次作案被抓。
審訊室里,李付利冷笑一聲:“我要是供出石二群,算不算立功?”警方順藤摸瓜,發(fā)現(xiàn)這位“杰出企業(yè)家”正是“12·5”大案的主謀。
抓捕當天,石二群正在參加慈善活動。
面對警察,李付利沒有掙扎,只是喃喃道:“可惜沒賺到十五億。”
指紋比對、同伙供詞、當年現(xiàn)場遺留的毛發(fā)DNA,鐵證如山。
法庭上,石二群承認所有罪行,卻堅持強調(diào):“我給村里修路,給工人發(fā)工資,也算贖罪了吧?”
結(jié)語
石二群落網(wǎng)后,村民始終無法將“善人”與劫匪畫等號,他資助過的腦血栓女孩哭著說:“石叔救過我的命啊!”
而當年被槍擊的銀行柜員,至今左手無法抬起。
從包工頭到階下囚,石二群用16年演繹了一場荒誕的黑色寓言,他精明、果敢,甚至在某些時刻顯得“仁義”,但暴力與貪婪早已腐蝕了他的靈魂。
正如石二群在審訊中所說:“錢能買到光環(huán),買不到心安。”
當手銬扣上的一刻,或許他才真正解脫,前半生靠搶劫“逆天改命”,后半生卻要用自由償還血債。
有時候,不要心存僥幸,命運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價格,走捷徑的代價,終需自己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