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綠城中國(下稱“綠城”)召開線上業績說明會,這也是新帥劉成云的首次亮相。
業績會召開前夕,綠城突發換帥,張亞東因工作安排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繼任者來自大股東中交集團,其長期任職于中交體系,2023年6月至今任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際換帥釋放出信號,綠城已經步入新階段。
劉成云在會上直言,進入存量時代,綠城會保持定力,堅守市場化機制,“在新的階段,中交集團對綠城的支持也會越來越強。在中交集團的支持下,在股東的全力協同下,在全體綠城人的努力下,綠城有能力從容應對市場變化”。
沖刺1600億銷售額
過去一年,綠城自投項目實現銷售額約1718億元,其中79%、1359億元位于一二線城市,在克而瑞榜單上排名第六,對應銷售面積約591萬平方米;代建項目銷售金額約1050億元,銷售面積約818萬平方米。
整體來看,2024年綠城總合同銷售額2768億元,位列行業第三,回款率為104%。副總裁李駿在會上稱,2024年綠城按標準重難點去化實現了422億元,這個重難點包括住宅長庫存、車位、儲藏室、商業專項,平均專項指標完成率113%,超額完成了48億元。
2025年,綠城仍會將去庫存作為重點工作,并主動性地調結構來提質增效。且今年綠城針對去化的各項工作推進得更早,重難點庫存房源的認定范圍也有所擴大,將現房未達長庫存的房源和新拓商辦類貨值一并納入,并設定KPI指標。
按李駿所言,今年綠城的銷售主要分兩大板塊,自投板塊根據存量項目的可售貨值和新拓項目進行初步鋪排。存量項目中,截至2024年底的未售貨值大約有2800億元,其中2025年可售貨值約2000億元,預計可完成1250億元左右,轉化率達到42%至45%之間。
“這個存量項目因為包括了方方面面的這些庫存和未開發的土地在內,綜合存量能夠達到40%以上,我們全力沖刺。”李駿強調道。
新拓項目則視2025年前三季度拿地計劃的鋪排而定,預計轉化率可超過300億元。因此,預計綠城合共自投項目銷售額有望沖擊1600億元。
但相比2024年,綠城銷售額還是會有所下降,李駿表示,會爭取控制在10%以內,“另外我要特別強調一點,我們在權益銷售額的降幅上還會更少一些,因為我們的權益還在逐步提升,代建板塊預計全年還是維持在1000億左右,和2024年基本持平”。
利潤依舊承壓
銷售端的穩定為綠城的業績提供了保障。
2024年,綠城實現營收1585.46億元,同比增長20.7%;歸母凈利潤為15.9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1.18億元下滑近49%。
凈利潤腰斬的原因之一是減值計提的增加。報告期內,綠城若干資產的減值及公允價值變動凈額由上年的20.35億元增至49.17億元,這之中包括了39.25億元的存貨減值、9.5億元的往來款減值等。
對于今年的利潤水平,執行總裁耿忠強透露稱,雖然近幾年的新增投資平均凈利率都接近雙位數,并且基本上都實現了兌現,但還是有一定量的存貨不斷在結轉,因此受整體市場環境、收入結轉結構,以及重難點庫存去化的影響,今年利潤指標仍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債務方面,2025年,綠城境內公開市場債務全年到期規模為126億元,截至3月底,已經歸還了41億元,剩余未到期的還有85億元。至于境外部分,2025年到期規模為7.68億美元,截至3月底已歸還0.27億美元。另外,通過要約回購4.5億美元,目前為止剩余部分未到期金額為2.9億美元。
耿忠強強調,綠城目前境內外的融資渠道都非常暢通,公司境內債的歸還已經安排了詳細計劃,當前正在到期借新還舊的方式進行新債發行,境外債也將結合市場情況和成本發行。
今年2月,綠城重啟中資地產美元債融資渠道,成功發行了一筆規模5億美元的三年期優先票據,是自2023年2月以來首筆中資地產板塊美元債。
耿忠強稱,這筆美元債中有3.5億美元的發行利率為8.45%,另外1.5億美元屬于增發,他說美元債的發行利率確實比境內高,不過其也表示,“公司目前已經啟動了外匯掉期交易,通過這個產品能夠有效降低該筆債券的一個實際利率水平,預計能夠降低兩個點左右。”
截至2024年末,綠城擁有銀行存款及現金(包括抵押銀行存款)總額約730億元;現金短債比為2.3倍;總借貸加權平均利息成本為3.9%,較2023年的4.3%下降40個基點;凈資產負債率為56.6%,較2023年末的63.8%下降7.2個百分點。
一季度已投資500億
資金安全線內,綠城去年新增了42個項目,總建面418萬平方米,權益投資額484億元,權益比提升至79%,平均樓面價14383元/平方米,新增貨值1088億元。
這些新拓項目中,已有27個實現年內首開,占新增土儲數量的64%,年內實現銷售轉化約325億元。截至2024年末,綠城總土儲貨值4496億元,其中76%、對應3424億元來自一二線城市。
行政總裁郭佳峰在會上評價去年的拿地節奏,“總體質量較好,但節奏上不如人意”。他說,去年三四月時,綠城很想拿地,當時內部投資會議希望能做到“一年兩熟”,早投早回,但去年上半年土地市場不盡如人意,地塊供應不足,因此公司很理性,上半年總體貨值獲取較低。
今年土地市場回暖明顯,尤其是上海、杭州、成都等市場的核心區域,優質地塊競爭異常激烈。郭佳峰坦言,公司判斷局部可能會出現一些過熱現象,“我們估計可能這些大的國央企投資并非純市場行為”。
接下來的投資中,綠城會避開國央企激烈競爭的地塊,積極尋找一些結構性的小眾投資機會,他重申“沒有好城市,只有好項目”的投資策略,強調綠城在摘地方面始終堅持“理性決策,尋求多方”的行動方針。
據其預計,2025年,綠城拿地貨值會與2024年相當,但若機會好會超過去年。郭佳峰說,今年公司在投資策略、打法上會更加系統、成熟,3月份又有一個比較好的開端,“如果做得好,我還是有想去往更高的目標去追求的”。
他說,今年一季度,包括蘇州、杭州市場的土地供應很好,因此到3月底,綠城已經完成了500億元出頭的投資額(權益投資額約250億元),“相當于去年的一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