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環島軍演已經常態化,聯合利劍后綴都帶了好幾個字母,但4月1日東部戰區組織的圍島聯合演訓確實與眾不同。山東號航母戰斗群前出圍島,殲-35首次曝光巡航臺海,轟-6K更是第一次掛高超彈強勢威懾,四面圍定隨時可以由演轉戰。
從大量報道和視頻畫面看,本次軍演延續此前“凌晨啟動、不宣而戰、不設時間”等特點,包括海陸空火各軍兵種,以及海警全向出動。演習除了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外,還新增了“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除軍方外海警行動更是一大亮點,彰顯依法對臺島進行管控的堅定決心和強大能力。
跨海作戰海軍當然是主力,但這次演習亮點卻是空軍,殲-35A去年珠海航展才官宣,到現在也不過半年左右。在東部戰區發布視頻中,殲-35首次出現在巡航臺海演習中,作為國產第二款隱形戰斗機,憑借后發優勢在全球五代機中都屬于佼佼者。更何況它才剛公開沒多久,就已經出現在一線實戰化演訓中,只能說明非常可靠而且裝備數量可能不少。
目前空軍擁有兩款隱形五代機,殲-20屬于雙發重型機,主要以遠程制空、隱身突防為主。殲-35屬于雙發中型機,定位不是給殲-20打輔助,而是可以獨立執行空對面任務,制空之余也可以“野獸模式”反艦或對地攻擊。這兩款隱形五代機形成規模,互補配合并正常發揮出正常戰斗力,完全可以穩占臺海制空權,還可以拒止美軍武裝介入。
殲-35官宣后就不斷在網上曝光,之前還猜測是否還處于小批量試裝階段,但現在看來應該早就定型量產,去年官宣只不過是走一個流程。雖然還處于量產階段,在前線部隊應該已經分配到不少,作為王牌主力機型殲-35出現在臺海實戰化演練中,說明它已經具備實戰能力。殲-20產能相當可觀大量裝備部隊,西方分析年產量可達百架,再加上后續還有雙座型等,未來裝備數量搞不好有上千架。
殲-35作為雙發中型機,無論從造價還是生產效率都更有優勢,雖然還處于批量初期,但得益于先進的生產工藝及3D打印機身等。年產量雖然不及殲-20,但打個對折肯定不是問題,兩者相加年產量有望超過150架。如果保持這樣的生產裝備速度,不要說在臺海空域橫著走,就是臺島以東拒止美國各種戰斗機介入也不難。
如果說殲-35是為了奪制取制權,那么轟-6K的出現就更令人意外,作為一款“老爺機”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但這次不同尋常,在央視畫面中轟-6K居然掛著2枚“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升空,顯然在演習中它的主要目標是軍艦。就臺軍那幾艘破軍艦,根本用不上這種大殺器,給它們“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就很給面子。
轟-6K作戰半徑約3500公里,“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空射射程超過20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約10馬赫。這樣的組合,肯定不是用在狹小的臺海空域,很明顯為美日航母等大型艦艇準備。讓它參與到圍島演習中,也說明提前為美日等軍事介入做最壞打算,用事實證明我們具備摧毀航母能力。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果說之前解放軍圍島演習還講流程,會提前報道時間位置。那么后來就沒這么客氣了,不僅進一步壓縮臺軍活動范圍,而且演習隨時開啟不再通報。甚至動用殲-35和“鷹擊”-21這種威懾利器,各種情況都說明圍臺演習越來越實戰化,由演轉戰并非不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