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徹底滅掉南宋后,就步入了為前代修史的階段。可在宋史該怎么編寫這個問題上,元朝朝廷內部爭得不可開交。來自南宋舊地的大臣們,堅決主張把宋朝奉為正統,將遼、西夏統統視作蠻夷,附在宋史里面。畢竟在他們看來,這種史書編寫方式,是大一統王朝修史的老規矩了。
不少人覺得,大一統王朝是以秦朝版圖為衡量標準,只要拿下秦始皇打下的全部地盤,就算是大一統了。可事實并非這般簡單。要是以秦朝版圖作參照,西漢初年還沒控制福建、兩廣地區,西晉丟了河套地區,隋朝沒收復遼東,唐朝也沒把云南納入版圖。但即便如此,誰敢說這些王朝不算大一統王朝呢?實際上,大一統的標準就一條:在古代中國人認知的世界里,唯我獨尊。這個獨尊者,既可以是皇帝,也可以像唐高宗自稱的 “天皇”,不管叫啥名號,那都是天下共主。
一旦有人宣稱自己也是皇帝,那就等于公然挑戰天下共主的地位。這就不難理解,為啥西漢初期南越王趙佗稱帝后,西漢朝廷那般震驚。朝廷趕忙派人去南越,費盡口舌,不惜花大價錢,也要讓趙佗放棄稱帝,繼續稱臣。也正因如此,后來修史時,這些稱臣的政權不能單獨成書,只能附在大一統王朝的史書里。
就像唐朝時期的南詔國,在《舊唐書》里被歸到“南蠻傳”,在《新唐書》里設了“南詔傳”。為啥這么處理呢?很簡單,唐朝作為大一統王朝,好比大樹的主干,南詔等政權就是枝葉。不管唐朝和南詔關系咋樣,南詔始終是唐朝的藩屬。
可要是把這套標準用到宋朝,宋朝國史的記載就有點拿不出手了。宋真宗那時候,身為中華正統的大宋天子,竟被北方政權逼得簽訂城下之盟。
大宋皇帝貴為天子,不僅認對方太后當叔母,管對方酋長叫弟弟,還承認對方和宋朝地位平等,甚至每年給人家送歲幣,搞出個南北并立的局面。更慘的是,后來北宋皇帝被東北來的金朝擄走,皇室都成了階下囚。新上臺的宋高宗趙構,還主動向金朝稱臣,最后宋朝干脆被金朝給滅了。
想想看,要是把這些史實寫進史書,“中華正統”的名號,恐怕就跟宋真宗封禪的泰山一樣,名聲全毀了。要知道,忽必烈還想著成為中華的新統治者呢,要是把名聲搞砸了,以后還咋統治?于是,宋史的修撰工作從元世祖一直拖到元順帝時期。最后,在元朝快撐不下去的時候,朝廷決定來個折中的辦法:遼、金、宋三朝同時修史,不承認宋朝是大一統王朝,把它當成較大規模的割據政權。這樣一來,既免得中華正統名號被抹黑,也能解釋宋朝那些屈辱歷史。
其實遼、金、宋三朝跟三國時期、魏晉南北朝一樣,都是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當時,它們誰都沒法真正代表正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