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曲忠芳 北京報道
當業界還在期待用友網絡(600588.SH)“空降”總裁黃陳宏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時,用友網絡突然發布公告稱,自2025年4月1日起,黃陳宏不再擔任公司總裁職務,總裁一職由用友網絡董事長王文京兼任,這距離黃陳宏上任僅三個月時間。公告一出,不少業內人士紛紛感嘆:“想過外企背景的黃博士會離開用友,但沒想過竟這么快!”
關于黃陳宏火速離職的具體原因,用友網絡官方并沒有透露。僅三個月的任期或許給予新“主帥”發揮的空間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業內猜測原因在于,黃陳宏上任后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削減項目交付團隊,80%交付外包給合作伙伴——這種效仿國際ERP巨頭SAP生態模式的做法,在用友網絡內部遭遇了“水土不服”。
對此,用友網絡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應稱:“把合作伙伴的交付占比提升至80%是一個長期計劃,需要多年推進逐步實現,而不是當下立即將現有項目的80%交由合作伙伴。”
“主帥”頻繁更換 年報虧損擴大113%
黃陳宏今年1月被用友網絡聘任公司總裁,在此之前一直在外資企業中任職,其最廣為人知的兩段經歷是在戴爾科技、SAP負責大中華區業務。今年3月初,黃陳宏首次以用友網絡總裁的新身份在“2025用友全球生態大會”上公開亮相,發布了用友BIP(“商業創新平臺”的英文簡寫)企業AI。3月21日,黃陳宏還出席了由用友金融主辦的金融行業數智化創新峰會并致辭。然而一周之后,即3月29日,用友網絡便宣布了黃陳宏卸任的消息。
近四年以來,用友網絡總裁一職已三次“交棒”。2021年,作為用友創始人的王文京“出山”,從剛擔任用友網絡總裁兩年的陳強兵手中接過總裁職務,到2024年1月,王文京卸任,放手讓陳強兵重新“掌兵”,但陳強兵二度擔任總裁僅一年后,用友網絡從外部聘請黃陳宏,但沒想到任期僅存續了三個月。
在黃陳宏卸任的同時,用友網絡還發布了一份并不好看的2024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用友2024年全年營收為91.53億元,同比減少6.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20.61億元,相比2023年虧損擴大113.13%。
當我們在查詢梳理用友網絡近10個財年的財務報告時,會很容易發現,用友網絡自2020年開始走“下坡路”,而這正是之后用友網絡“主帥”頻繁變動的開端。用友網絡在2020年至2024年的營收分別是85.25億元、89.32億元、92.62億元、97.96億元、91.5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0.18%、4.73%、3.69%、5.77%、-6.57%,這與用友網絡在2016年至2019年均保持10%的同比增幅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2024年營收已呈現負增長。從歸母凈利潤指標來看,用友網絡更是持續走低,2023年開始出現凈虧損9.67億元,2024年虧損又擴大至20.61億元。
關于2024年營收下降、虧損擴大的原因,用友網絡在年報中表示,主要影響因素是客戶簽約金額同比下滑,公司大力推進訂閱業務模式影響短期收入,此外還包括研發投入形成的資本化無形資產攤銷金額增長、裁減員工3666人給予的離職補償金增加、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商譽減值等。
從營收結構來看,用友網絡主營業務是云與軟件業務,其中近98%的收入來源于國內市場,產品包括產品許可、技術服務及培訓和其他三類,在2024年分別貢獻29.09億元、56.61億元和4.17億元,毛利率分別是93.72%、24.14%、59.85%。從客戶類型來看,公司2024年財報披露,用友網絡服務的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微企業、政府與其他公共組織客戶分別貢獻收入58.64億元、12.51億元、9.65億元和9.07億元,這與2023年相比的增幅分別為-10.0%、-9.7%、19.7%和-7.7%。
從這些數據指標中不難看出,技術服務及培訓業務雖然為用友網絡貢獻了超過六成的收入,但毛利率卻較低。同時,除了小微企業客戶的收入呈現增長之外,大型企業、中型企業以及政府與其他公共組織客戶的收入貢獻均呈下降趨勢,而小微企業客戶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約11%。
裁員自救 國產軟件的共同困境
在營收增長遲滯、虧損持續擴大的局面下,裁員削減成本成為用友網絡自救的首要途徑。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用友網絡的員工總數為21283人,相比2023年年末減少了3666人,由此產生離職人員經濟補償金相應增加1.4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黃陳宏任期的3月中旬,某社交媒體傳出消息稱用友網絡啟動新一輪裁員,涉及規模或超過2000人。
記者就裁員一事向用友網絡求證核實,前述用友網絡負責人回應稱,“網上關于大規模裁員的描述不準確,公司沒有制定明確的裁員人數和比例”。
該負責人進一步向記者表示:“用友正積極推進效益化經營,特別是隨著‘AI至上’戰略推進,一些低價值、重復性工作將借助AI完成,公司將更聚焦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也會補充優秀的人才。為控制成本、提高人效,公司確實對部分人員進行了結構性調整,但是具體落地由各業務機構/子公司根據業務情況展開,集團層面沒有統一裁員比例,事后公司財報會公開披露當期的具體人員調整數據,這是一個上市公司正常的人員流動與管理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的裁員消息與黃陳宏任期內對項目交付的改革有著直接關系。簡單來說,用友網絡改革要把80%的項目交付外包給合作伙伴。
就此,前述用友網絡負責人澄清“這是一個長期計劃”,推進專業服務“原廠商交付+專業服務伙伴交付”模式,逐步將伙伴交付提升至80%是公司既定的戰略,不會(因為黃陳宏離任)調整或放棄。該負責人還強調,“80%是一個總體占比,客戶項目包括了直銷、經銷商經銷、生態伙伴合作銷售的總客戶項目”“很多國際領先的廠商均采取這一策略模式”。
項目交付為何會成為用友網絡削減成本的“重災區”?或者正如許多人的疑問:按說用友網絡坐擁那么多大中型企業客戶以及政府及公共組織客戶等,為什么卻難以像SAP這些跨國軟件企業一樣賺得盆滿缽滿呢?項目交付成本高,正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位某大型IT廠商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ERP軟件需要集成財務、供應鏈、生產、人力、銷售等多個模塊,涉及組織部分、業務流程、數據繁多且復雜,還涉及系統集成、異構數據和API兼容等問題,而且不同客戶需求不同,所謂“千企千面”。國產軟件產品成熟度和多場景解決方案還不夠完善,對實施交付人員和內部的交付流程管理的要求高。可以這樣說,項目交付是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值缺口,很多時候需求點和賣點之間很匹配,但落地交付卻很難,部署應用后往往還需要培訓指導使用。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實施交付成本高,甚至出現“服務的客戶越多,虧得也越多”的結果。
長期關注國產軟件行業的CRM獨立顧問楊康杰指出,歐美市場軟件發展較早且相對成熟,整個行業生態的分工更加細化,在市場認知中,身處生態中心地位的“原廠”在交付能力方面可能并不如合作伙伴的能力強。但在當前的國內階段,在絕大多數的客戶認知中,原廠的交付能力往往是大于合作伙伴交付能力的。這從側面也能看到為什么國產ERP軟件賺錢難。
從4月1日起,用友網絡的靈魂人物王文京重新兼任總裁。王文京曾于2019年1月辭去總裁職務,僅保留董事長職位,被業界認為首次退居幕后。2021年,因公司云轉型進展緩慢、業績下滑,王文京重新兼任總裁,主導分拆子公司上市并調整組織架構,2024年再度辭任總裁,而到今年4月不得不再一次出任總裁。俗語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王文京這次能否親自帶領用友網絡走出困境、扭轉頹勢,可能還要打一個問號,抑或用友網絡董事會仍在尋找新的總裁人選,記者將持續關注和報道。
(編輯:吳清 審核:李正豪 校對:翟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