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在研究生招生過程中,竟連續(xù)將好幾位初試成績達到 400 多分的考生拒之門外。這不禁令人心生疑問,難道這些學生僅僅是因為本科院校不夠出色,就遭此對待嗎?要知道,他們在初試中取得了如此之高的分數(shù),難道就不能稍微網開一面嗎?畢竟初試成績也是他們付出巨大努力和心血的成果。
農業(yè)大學作為一所備受矚目的 985 高校,其復試機制滿分設定為 100 分,其中涵蓋了筆試和面試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且二者的占比為三比七。
從常理來講,一個學生即便在復試中表現(xiàn)稍遜,只要回答得體、簡要,沒有出現(xiàn)重大失誤,不至于給老師留下極其糟糕的印象,其分數(shù)通常都能達到 60 多分以上。畢竟學校擁有自主選擇權,可以不錄取某個學生,但著實沒必要給予人家一個極低的分數(shù),讓學生感到無比羞愧和失落。
然而,就在今年,有兩位 IP 屬地不同的學生紛紛傾訴了同一件令人感到憤懣的事情。大家為了考研辛辛苦苦埋頭苦讀了整整一年,難道就是為了來到這所 985 院校遭受如此不公正的待遇,自取其辱嗎?
其中一個考生,他的初試分數(shù)達到了 398 分,而總分排名第一的同學是 412 分。顯然,他原本是具備相當大優(yōu)勢的。可當復試成績公布后,他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僅僅只有 38.6 分,連 40 分都未能達到。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讓他之前所有的努力和期望瞬間化為泡影。
另一位學生也發(fā)出了類似的吐槽,他對這所大學懷著滿腔的熱愛,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勇敢報考。在復試過程中,他表示被問到的問題自己都能準確回答,作為一個正常發(fā)揮的考生,面試分數(shù)不至于達不到 60 分以上。而且筆試的題目他也完成得相當出色,面試所涉及的知識更是能夠對答如流。在這種情況下,卻依然得到如此低的分數(shù),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也讓他感到無比的委屈和傷心。
這種慘不忍睹的不及格結果無情地宣告,他們就連校內調劑這一絲微弱的希望之光都被徹底掐滅了。這簡直就像是毫不留情地將學生直接掃地出門,連一丁點回旋的空間都未曾給他們留下。
要知道,這種情況倘若還能勉強找到些許說得過去的理由,或許還不至于讓人如此難以接受。然而,就像那些 985 這類實力超群、聲名遠揚的高校,一直以來家大業(yè)大,從來都不缺學生資源。那些來自名校的本科生源源不斷地涌入,他們似乎根本沒有把目光停留在普通本科學生身上,更別說去在意這些被淘汰的普通本科學生內心深處所承受的無盡絕望和深深的失落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教育一直都被視為社會公平的基石,而考研作為現(xiàn)代教育體系中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更應當堅守公平的原則。比如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發(fā)展,對于選拔機制的公平性要求愈發(fā)嚴格。
我們應該清晰地明白,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古訓所蘊含的道理。考研作為一項在當今社會舉足輕重的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起碼應該具備最基本的公平屬性。至少要嚴格按照考生的實際表現(xiàn)和真實能力進行打分,而絕不能憑借個人的主觀喜好隨意評判。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眾多考生中選拔出出類拔萃的人才,也能夠讓每一位為了心中夢想而不懈努力拼搏的考生,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公平公正的對待。這不僅關乎個體的命運,更關系到整個社會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國家的長遠發(fā)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