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路透社:阿斯利康將在中國投資25億美元設立研發中心
(阿斯利康在中國的業務展示。來源:阿斯利康)
2025年3月21日,英國制藥巨頭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布將在北京投資25億美元設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新中心將專注于早期研發和臨床試驗,成為阿斯利康全球第六個研發基地。盡管面臨稅務調查等挑戰,公司仍堅定加碼中國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跨國藥企對中國政策環境和市場潛力仍具信心。
2. 《金融時報》:美關稅令中國電動車優勢進一步擴大
(比亞迪電動車展示。來源:金融時報)
2025年3月28日,《金融時報》社評指出,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意在推動本土制造,卻可能讓中國電動車制造商如比亞迪獲益。比亞迪近期發布多項創新,包括五分鐘快充系統和“天神之眼”自動駕駛技術,并計劃免費搭載于全系車型,進一步鞏固其全球領先地位。
3. 《日本經濟新聞》:中日高層經濟對話六年后重啟,聚焦經貿合作
(2025年3月22日,日本東京,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現場。來源:香港電視臺)
2025年3月22日,中日第六次高層經濟對話在東京舉行,為六年來首次重啟。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日本外相巖屋毅共同主持會議。雙方圍繞貿易投資、科技創新、新能源合作等議題達成20項共識。此次對話被視為中日經貿關系“解凍”的信號,有助于穩定區域供應鏈、推動東亞合作。
4. 《華爾街日報》:中國民營航天加速追趕SpaceX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來源:WSJ)
2025年3月24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至少有六款可重復使用火箭計劃年內首飛。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民營航天企業獲得數十億美元融資,努力打造自主航天技術體系,以縮小與美國SpaceX之間的差距。中國首個商業發射場也已于去年投入使用。
5. 《華爾街日報》:中國考慮以自愿出口限制回應美方關稅施壓
(中國宿遷某汽車零部件工廠。來源:FANG DONGXU/Zuma Press)
2025年3月24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正在研究是否通過主動限制對美出口,借此緩解來自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壓力。這種做法類似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貿易策略。盡管此前強調不屈服于美方施壓,但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或將采取務實手段應對挑戰。
6. 《金融時報》:香港航空貨運樞紐地位受貿易戰沖擊
(香港國際機場貨運區。來源:金融時報)
2025年3月19日,《金融時報》Lex專欄指出,作為全球最繁忙的航空貨運樞紐,香港因美中貿易緊張和特朗普新關稅政策面臨壓力。盡管國泰航空等本地公司通過特殊貨運業務維持增長,但香港作為全球轉運中心的地位正變得脆弱,跨國企業對物流策略進行重新評估。
7. 《金融時報》:開市客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應對美關稅
(Costco門店一角。來源:金融時報)
2025年3月19日,《金融時報》報道,美國零售商開市客(Costco)正向中國供應商施壓要求降價,以應對特朗普新一輪關稅。沃爾瑪等零售巨頭也提出類似要求。分析指出,此類行為引發中國方面對“非市場壓力”的關注,或影響中美貿易關系的走向。
8. 《紐約時報》:特朗普或以減稅換取TikTok交易
(特朗普。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2025年3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愿意考慮在TikTok出售交易中適當減免對華關稅,以換取中方配合。當前美國國會正在推進立法,要求TikTok從中國母公司剝離,特朗普希望延長交易期限,并借此達成更有利協議。但中國表示拒絕。
9. BBC: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引發全球擔憂
(特朗普宣布新關稅。來源:BBC)
2025年3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征收25%新關稅。該政策將于4月2日正式實施,意在推動汽車產業回流美國。盡管特朗普稱此舉將促進就業和投資,但分析指出,高關稅可能導致汽車價格上漲、生產受阻,并引發美歐貿易摩擦升級。
編輯:管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