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家聽說過在考研時有個不成文的現象,就是一些導師特別想招男學生,遇到分數低一點的男同學,也想通過把復試分數打高一些,將其錄取。原因可能并非是偏好,而是有些專業確實存在無奈之處,比如醫學專業或理工類專業,常常涉及到搬運實驗器材或在實驗室通宵熬數據,在這種情況下,男生的體力優勢顯然更為突出。
女同學雖然會做題、會背書,但一旦環境艱苦一些,可能就難以承受了。等到畢業時,如果工作環境較為惡劣,男同學也更能勝任,從而為學校提高就業率。那么,自己分數不行就一定跟性別有關嗎?
“自己不行跟性別無關”,女孩不接受被985淘汰,低分男卻被錄取?
大家都知道,985 院校在選人時是比較客觀的,有些 985 院校直接采用的是匿名選擇學生姓名和導師身份的方式,事先沒有聯系過,完全是憑復試時的表現來選人,想要憑借一些非能力的優勢進入是相當困難的。
不過有一位女同學特別不服氣,因為她覺得有些 985 院校還是會把重點放在人的性別上,而非人的努力上。她是一個辛苦的考研人,今年報考了某某農業大學,在復試錄取結果出來后,她發現自己分數很高,卻沒有被錄取。
而好幾個低分男生卻順利上岸了。她覺得其中有內幕,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學校有意為之呢?據說學校設定的復試淘汰比例較高,為1:3,本意是為了實現公平競爭,但有些同學卻曲解為這是學校想要撈人。
因為這超過了正常規定的研究生復試采取的差額錄取比例,導致學生進了復試基本上還要像裸考一樣再來一次。再加上錄取的多是男同學實現逆風翻盤,有人就覺得這對自己不公平。然而網友們也提出了另一種觀點。
有沒有可能是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應歸咎于性別呢?當然,不排除確實存在農業類高校可能對男生更為青睞的情況,比如農業專業以后實習時會涉及到下地干活、插秧等問題,說不定男生在體力方面更具優勢。
復試的主觀感受實在過于強烈,考生所言往往只能聽信一半
可是立馬有女同學反駁說,如果農業類大學真要從這方面考慮,那為何不直接錄取從農村出來的學生,尤其是那種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帶大,從小一邊學習,一邊就得學著種地、插秧,這樣的學生上農業類大學是有基礎的,這話聽起來雖有些直白,但也有一定道理。
從今年考研各大高校開始復試起,這類事情在網絡上被考生抱怨不止一次了。不少考生因被刷下去而無法接受,非要學校給個理由。不過筆者看了很多帖子,確實有一些高分考生被刷,但他們是男生,并非女同學。
可見并非所有學校都將招男生作為第一標準,而且學校也未特意標明男生優先,所以這頂帽子暫時不能扣到學校頭上。作為985高校,應該不會格局如此之小。總體來講,復試是一個主觀感受頗為強烈的環節。
不僅考生主觀感受強烈,導師在選人的時候往往也會依據那一面之緣。有些導師性格較好,覺得來復試的孩子都不容易,即便考生能力稍差些,可能也會順帶錄取了。
不同學校標準不一,考生所言又只是一面之詞,確實只能讓人半信半疑。有些事情還得等學校發布正式公告,才能判斷考生的主觀想法是否可信。有時候,個人感情因素確實會使事情受到強烈扭曲,但我們也同情這類考生,希望他們下次選擇院校時能明白選擇大于努力的道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