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圖片。主辦方供圖
3月29日,2025年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行“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論壇發布“AI100青年先鋒”,我校2004屆校友、武漢大學副教授、武漢手智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淼入選。
湖北“天問”機器人總負責人、武漢大學副教授李淼
目前,李淼兼任華中科技大學創業導師,EPFL客座研究員,中國機器人委員會常委,中國計算機學會智能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常委。研究方向為機器人學習和控制,物體抓取和操作,人機交互等。
3月10日,“天問”機器人研發生產項目落戶孝感,項目由劉勝院士專家團隊領銜,武漢手智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項目建設4條人形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及機器人商業應用場景展示中心,建成后可實現年產1500臺人形機器人產品。
自2022年起,人工智能的浪潮迅猛而來,華人科學家與工程師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彰顯了中國科研人才在AI基礎理論創新與工程實踐中的全球影響力。在這一背景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與DeepTech打造“人才-技術-產業”的立體的評估方法,尋找在產業界和學術界做出重要貢獻的AI中國青年力量,發布“AI100青年先鋒”,首批發布全國65人。
祝賀校友李淼!
李 淼
教育經歷與學術地位: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機器人學博士,專注于動態抓取算法研究。其博士論文獲EPFL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及ABB自動化獎,成為該獎項首位華人獲得者。
系黃岡中學、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現任武漢大學工業科學研究院和微電子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并兼任弘毅學堂學業導師、醫工融合研究院執行院長等職。
核心研究方向:
機器人抓取與操作:提出復雜物體靈巧操作的魯棒性算法,應用于物流、醫療等場景的機器人抓取任務;
大模型與機器人融合:探索擴散模型(Diffusion Policy)在手術機器人動作規劃中的應用,推動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化升級;
多模態感知與智能控制:結合視覺、觸覺傳感器,提升機器人對動態環境的自適應能力,例如人形機器人“天問”的柔性手設計。
來源 | 湖北日報新聞客戶端等
編輯 | 王 惠
審核 | 王建文
終審 | 陳忠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