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需要出門幾天
但家里還有老人要照顧
怎么辦?
放老人獨自在家吧
不放心
送老人去養老機構吧
就住幾天會不會太費事?
就沒有那種和酒店一樣隨住隨走的
“短期托管養老”嗎?
還真有
最近
上海多家養老機構推出“短期托管服務”
(下稱“短托養老”)
引發熱議
不同于傳統養老院的長期照護服務模式
“短托養老”入住時間短、靈活度高
子女外出、術后短期照護......
這些臨時的需求都可以得到解決
那么
老人入住的真實體驗如何?
這種模式能推廣嗎?
短托試用后
不少人選擇“續住”
2025年初,春節來臨之際,上海有160多家養老機構推出了“短托”服務,為過年期間子女外出、保姆回家的老人提供短期托養、喘息式服務。
好幾家養老院的接待人員告訴記者,過去,春節短托被視作是“托底”的服務,受到觀念的影響,許多人仍然覺得春節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不妥”。
但市民劉紅的父母,今年主動提出要在養老院過年。劉紅已經年近60,工作繁忙,父母已經年過八旬。前年年底,劉紅家門口建起一座養老院,宣傳說可以短期試住,于是,在一次出差之前,劉紅送父母住了進來。待她出差歸來,父母卻表示試過以后覺得這里挺好,想繼續住下去。
因為離家近,劉紅每天都可以來看望父母,這讓她漸漸卸下了“不孝順”的心理包袱。父母對這里也很適應,所以春節也懶得回家了。
圖源:話匣子
“不試不知道,試了不愿走”,很多老人體驗過短托服務后,對養老院的認識有了巨大的改觀。
劉紅父母所住的養老院運營管理部負責人楊程說,“(選擇短托服務的人)一開始可能只是想過渡一下,但有大約70%的老人短住之后,決定繼續長住下去。”
家住上海市楊浦區的徐女士今年72歲,不久前,也在當地一家養老院體驗了短托服務。徐女士有一些基礎疾病,這家養老院提供的醫養結合服務剛好有利于她康復。
短托老人群體康復
該養老院副院長楊慶娣告訴記者,具體價格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和護理等級確定。“目前,有多種方式的短托服務,一天以上可以短托,白天短托晚上回去也可以。”
“養老院醫務室配備比較齊全,有全科、檢驗科、中醫科、康復科,還可以輸液。過年期間,好多老人因為子女不常在身邊,保姆也回家了,所以選擇短托服務。”楊慶娣說。
短托老人體驗醫療服務
另一家養老院院長周伯強告訴記者,他們推出短托后,房間預訂十分火爆:“來住短托的老人一般是想住養老院了,先體驗一下。”
多位養老機構負責人都告訴記者,養老機構拓展短托服務業務,一方面解決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讓不少老人有機會走進養老院,打破固化認知。
家庭照護的“斷點”
誰來解決
住進養老院的需求,不僅體現在純老家庭、獨居老人中,也體現在與子女同住的老人家庭中。“一些六七十歲的子女沒有保姆的幫助,可能照顧不動八九十歲的父母。”楊浦區一家養老院的院長顧欣雍說。
有些長期照顧高齡父母的子女,也需要尋求“喘口氣”的機會。年近七旬的趙阿姨與老伴共同照料著90歲高齡的老父親,定居國外的女兒多次邀請他們探親,卻因為老父親的緣故始終未能成行。今年春節,老父親在家附近的養老院體驗了兩周短期托管,趙阿姨和老伴終于得以與女兒團聚。
一些老人意外受傷以后,也亟須尋求“短托服務”幫忙解燃眉之急。肖阿婆此前不慎肩胛骨骨折,在家休養了半個月,幾乎全程臥床,女兒在家不敢“折騰”母親,自己不懂專業護理知識,怕造成二次傷害,來到養老院后,護理員細心地清潔老人的身體,還為她定制了康復方案。看著90歲的母親重新拿起筷子、摸上麻將,女兒連連感嘆:康復速度遠超預期。
護理員向記者展示90歲肖阿婆的涂色書,這是老人肩胛骨骨折后恢復期的作品。圖源:上觀新聞
養老院還遇到過更特殊的情況。黃浦區一家養老院的運營副院長陸雨新印象深刻:幾位外地家屬帶老人來上海就醫,等待入院期間,亟需臨時照護,輾轉多地終于找到了養老院的“短托服務”。就這樣,插著胃管的老人住了進來,在醫養結合的服務下,度過了等待入院的這段時間。
楊浦區民政局調研發現,老人與家屬尋求“短托服務”主要有四種情況:家政人員節日返鄉、子女出差不在身邊、老人因病短期入住以及手術后恢復期、老人想要體驗機構養老。
入住時長“打折”
價格、服務呢?
“短托服務”如何收費?這是很多老人家屬最關注的問題。記者發現:目前開設“短托服務”的養老機構,開出的“短托服務”日均價格普遍與長住標準區別不大,有些養老機構的“短托服務”費用還低于長住,“性價比”可謂超高。
圖源:視覺中國。說明:本圖片是創作者利用第三方AI(人工智能)工具生成技術輔助創作而成的數字藝術作品
一些養老院“短托服務”價格在每天300元左右,與長住費用相比區別不大。某養老院定位高端,房間內能欣賞江景,但“短托服務”僅開出了每天180元的價格,遠低于長住標準。
各個養老機構根據床位配置情況,對“短托服務”入住時長要求不同,但總體非常靈活,最短一天也行。部分養老機構的“短托服務”時長可達數月。老人入住時間如果超過“短托服務”時長,一些養老機構規定:延時可按長住標準收費。
“短托老人與長住老人享受的服務標準完全一致,護理配置、餐飲質量均無差別。”黃浦區一家養老院的院長曹儷銘說。
無論是短托還是長住,老人在入住前都要接受相應體檢,以便讓養老機構更好地掌握老人的基礎病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健康情況會隨時同步給家屬,部分養老機構還會為有特殊情況的老人提供額外服務,專人專案。
記者了解到,相當數量的養老機構都已開設“短托服務”。在楊浦區,已有26家養老機構開設“短托服務”,占全區養老機構總數的40%以上;在靜安區,15家養老機構開設了“短托服務”。
短托老人也能享受豐富多彩的活動。圖源:上觀新聞
“短托服務”超高性價比的背后,其實是上海養老機構適應大城市養老需求新變化的探索。
“上海中心城區養老機構目前入住率在70%左右,這一入住水平相比前幾年低谷時有一定上升,但沒有達到理想狀態。”一位民營養老機構負責人說,一方面是由于大城市老年人的養老習慣發生了改變;這幾年,各級政府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社區食堂、助餐服務、長護險、家庭照護病床服務、陪診服務等等,也讓老年人居家養老變得更便捷。
另一方面,一些養老機構適應市場變化較慢。如,很多老人現在對養老院居住環境要求提高了,一些養老機構沒有及時調整過來,老人無法適應傳統的四人間、六人間。
在這一背景下,上海的養老機構有主動探索、提升入住率的需求。這位民營養老機構負責人坦言,從經營角度講,民營養老機構肯定希望老人的入住率越高越好。養老機構都有本“經濟賬”:開設“短托服務”,一方面可以讓空置床位流轉起來;另一方面是機構對“體驗經濟”的把握——讓老人通過短期接觸,有望轉為長住。
推動“短托養老”服務走向常態化
前不久,上海市民政局印發《上海市養老機構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鼓勵養老機構常態化開展短托照護。一大批養老機構已將其作為常態化工作之一,服務量也逐步走高。
楊浦區民政局局長徐佳表示,目前正在對短托服務進行升級,考慮為老年人提供“量身定制”的內容,另外還鼓勵養老機構以團隊輸出專業服務到社區,進行家庭照護床位服務。“根據老人身體情況,推出個性化、菜單式的組合服務,老人可以在家里享受養老機構輸出的專業團隊服務,這也是養老短托服務的拓展。”
圖源:視覺中國
從去年年底開始,上海就鼓勵養老機構開展“試住體驗”,推動“短托養老”服務走向常態化。
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李蘇晉稱:“養老機構推出短期入住其實是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從側面說明養老機構對自己服務品質的信心,也能夠促進供需的精準匹配。”
當然,“短托服務”只是“入口”,多家養老機構負責人都表示,要真正提高養老機構入住率,關鍵要靠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
更為重要的是,養老機構要做強專業服務能力,如大力發展醫養結合。例如,靜安區的養老機構在區民政部門的推動下,創新了 “五床聯動” 模式,打破了傳統養老機構的醫療短板,整合了家庭養老床位、養老機構床位、家庭病床、醫療病床和安寧療護病床資源,建立起覆蓋預防、治療、康復、臨終關懷的全周期服務體系。靜安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老人突發疾病時,養老機構可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對接市北中心醫院等醫療機構。這種高效的綠色轉診機制,讓老人在 “家門口” 就能獲得連貫醫療照護,試點兩年來讓不少老人與家屬受益。
養老機構服務也是“銀發經濟”的一部分,要發展得更具活力,理應順應市場需求,不斷推出新供給。常態化的“短托服務”便是迎合養老新需求的新供給。上海市各區民政部門正通過制度賦能,幫助養老機構提升“短托服務”的含金量。
你覺得這種“短托養老”怎么樣?
評論區聊聊
來源:央視網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