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學到了嗎?
痛風急性發作什么時候使用降尿酸藥?
痛風急性發作時通常不建議使用降尿酸藥,因為降尿酸藥物在用藥早期可致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明顯波動,可能引起關節內外的痛風石或尿酸鹽結晶溶解,使血中尿酸增高,從而導致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或加重病情。痛風急性發作期的主要治療目標是快速控制關節炎癥和疼痛,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并在發作24小時內開始使用控制急性炎癥的藥物。一線治療藥物包括秋水仙堿和非甾體抗炎藥,當存在治療禁忌或治療效果不佳時,可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炎治療。若單藥治療效果不理想,可選擇上述藥物聯合治療。
降尿酸治療通常應在痛風急性發作完全緩解后2-4周再進行,并根據個人的體質及高尿酸血癥分型選擇合適的降尿酸藥物。此外,正在服用降尿酸藥物的痛風急性發作患者,不建議停用降尿酸藥物,以免引起血中尿酸水平波動。
痛風患者降尿酸治療的目標是將血尿酸水平長期穩定在合適范圍,以預防痛風發作和相關并發癥。一般痛風患者的降尿酸治療目標為血尿酸<360μmol/L,并長期維持在這個水平。對于已經出現痛風石、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或痛風性關節炎頻繁發作的患者,治療目標則更為嚴格,需將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
需要注意的是,尿酸過低可能會增加神經退行性病變的風險,因此在降尿酸治療過程中,血尿酸值不應低于180μmol/L。長程達標是痛風患者降尿酸治療的重要原則之一。
為什么口服甲氨蝶呤同時要用葉酸?
甲氨蝶呤是一種抗代謝類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癌癥、銀屑病、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它通過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阻止葉酸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氫葉酸,從而干擾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發揮其治療作用。然而,這一機制也可能導致機體葉酸水平降低,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如口腔潰瘍、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等。
葉酸在體內參與DNA、RNA的合成以及細胞的增殖分化,補充葉酸可以預防或減輕甲氨蝶呤引起的不良反應,同時還能減少因不良反應導致的停藥可能性。《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年版)》建議,在使用甲氨蝶呤治療期間,每周補充5mg葉酸即可達到預防不良反應的效果。
葉酸和甲氨蝶呤作用機制不同,前者通過特定途徑進入細胞并發揮作用,后者則另有其路,二者互不影響。目前并無確切證據顯示使用甲氨蝶呤當日不能口服葉酸。但為保障藥物療效與患者安全,常規建議服用甲氨蝶呤后,間隔一段時間再服用葉酸,間隔2小時或在第二天服用。
在特殊情況下,如患者因大量使用甲氨蝶呤或誤服過量而出現嚴重毒性反應時,葉酸的還原型結構亞葉酸可用于解救。亞葉酸在四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四氫葉酸,參與體內重要的生物化學反應。這種解救治療通常需要在甲氨蝶呤使用后的10~12小時內給藥,以迅速減輕毒性反應。
本文來源丨有一個藥師 責任編輯丨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