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陳愛華,第82集團軍某旅一級軍士長。入伍26年,擔任裝甲技師21年。榮立個人三等功5次,嘉獎13次,3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榮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二等獎、三等獎”各1次,被納入戰區陸軍“能手型”士兵人才庫,被集團軍評為“裝備管理先進個人”。
燕山腳下,該旅一場坦克射擊訓練即將拉開戰幕。像往常一樣,裝甲技師陳愛華正在檢查裝備,他俯身貼在坦克履帶,指節敲在裝甲板上,“傳動箱第三組齒輪間隙不正常!”他猛地直起身,這位老兵再一次在裝備出場前掐滅了故障的火星。
1999年,陳愛華初入坦克連,面對復雜的裝備圖紙一度茫然。看著自己與身邊戰友逐漸拉開差距,他暗自和自己“較勁”,一有時間就拿著專業書籍,對每一個部件的構造進行研究,鉆進坦克里一待就是大半天。憑著這股鉆研勁,入伍僅5年的他就被抽調參加某車型試驗試訓,因表現優異,榮獲個人首枚三等功獎章,并被評為"坦克駕駛特級能手"。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陳愛華用二十余載的鉆研與磨礪詮釋著這句話。腰椎間盤突出導致下肢麻木時,他忍痛堅持訓練,帶領車組將裝卸電瓶時間從常規的12分鐘壓縮至1分46秒,這項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駕駛員不僅要會開,更要會醫!”是陳愛華常掛嘴邊的話。 前不久,該旅組織坦克駕駛訓練,陳愛華出任首席教練員。訓練中,陳愛華憑借一雙“順風耳”判斷出一輛坦克電動機和主離合器出現故障,由于未見異常,大家充滿質疑,在打開坦克裝甲蓋后,果然發現電動機和主離合器出現了問題。在場官兵不禁為陳愛華豎起大拇指。
立身為峰,帶兵成脈。陳愛華傾心“育苗帶徒”,累計培養出200余名優秀駕駛員,數十人在上級比武、裝備維修保障方面取得優異成績。 26載軍旅,陳愛華在平凡的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心無旁騖,一心精修,用一雙巧手詮釋著裝甲技師的使命與擔當。
作者:劉 含、尤如彬、馬 犇、鄭世恩
主辦單位: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信息來源:中部號角
總 編:李靜陽
編 審:田洪明、姜 帥
值班編輯:馬 清、李靖源、伍開舟
聯系郵箱:jjtq82@qq.com
你的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