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創投圈因朱嘯虎的言論掀起軒然大波!
這位以“精準退出”聞名的投資人,直言:“我們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因為看不到商業化潛力。”
一、朱嘯虎的退出邏輯:風險規避與周期判斷
2024年9月,隨著金沙江創投完成對星海圖機器人的股權退出,朱嘯虎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投資版圖正式收縮。
這位曾以"快進快出"風格著稱的資本操盤手,給出了如下理由:
1、單臺售價數十萬元的成本遠超場景付費意愿;
2、落地場景多為高校、科研機構等非市場化客戶。
他表示:我問這幾個CEO,你們商業化可能的客戶在哪里?我感覺他們說的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客戶,誰會花十幾萬買一個機器人去干這些活?
二、行業震蕩:創始人與投資人的認知鴻溝
朱嘯虎的撤退引發行業激烈討論。
經緯創投張穎在朋友圈犀利點評:以后沒人和朱總玩……挺人形機器人賽道一定能出大公司!
而眾擎機器人創始人趙同陽則回應:朱嘯虎比較適合那種今年投入后年就見效的快餐式項目,AI和人形機器人都不是能讓他快速賺錢的項目,人形機器人在五年之內幾乎無處不在,是人類學會制造工具以來最刺激的一次工業革命……
三、退與進的資本辯證法
金沙江創投的撤退軌跡頗具戲劇性,根據公開信息:
1. 松延動力:2024年3月投資約320萬元,獲得1.6%股權,2025年1月退出;
2. 星海圖:2023年11月投資60萬元,獲得0.3%股權,2024年9月退出;
3. 非夕機器人:2024年B輪以1.2億美元估值進入,具體金額未披露,退出回報約2.1倍;
4. 瑆爝機器人:投資金額未明確披露,退出回報約1.8倍。
由此可以看出,金沙江的策略是小額短平快。
但在金沙江創投退出后,星海圖拿到了高瓴資本、螞蟻集團等的后續輪融資;松延動力也拿到了華強資本、彬復資本等的投資,級別都在億元以上。
當然,有了這些源源不斷的接盤資金,前期投資者才能順利退出。
正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投資機構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投資判斷,存在較大的分歧。
四、巴菲特的理念:不要投資需要持續輸血的生意
從邏輯上來講,人形機器人將來肯定會產生現象級的頭部公司。
但一將功成萬骨枯,必然也有大量投資非頭部公司的資金成為炮灰。
當年有數百家電動汽車企業,現在還剩幾家?
機器人本質上屬于制造業,護城河就是技術,但這個護城河不寬也不深。
因為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需要不斷投入資金研發。
你不投入,就會被同行超越。
大量的研發投入(資本支出)使得自由現金流很小,不符合巴菲特價值投資的理念。
只有當市場穩定了,剩下最后幾家寡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有了足夠高的行業進入門檻,才值得投資!
老巴投資蘋果就是這個思路。
從0~1的風險很大,而從1~N就能比較清晰地看到前景,確定投資目標。
五、逃頂藝術:從ofo到機器人
朱嘯虎的操作讓人想起其經典戰役——2017年以30倍回報退出ofo,隨后共享單車行業陷入雪崩式崩潰。
這種"精準逃頂"能力背后,是財務思維與產業思維的激烈博弈。
有同行并不認同:他用消費互聯網的時鐘給硬科技賽道定時,可能錯過真正的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