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遞網 雷建平 4月1日
速騰聚創(股份代號:2498.HK)昨日發布財報。速騰聚創CEO邱純潮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在智能駕駛滲透普及進入加速期,疊加機器人產業爆發大背景下,激光雷達傳感器及融合感知解決方案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速騰聚創的內部目標依然是激光雷達板塊今年下半年某個季度實現單季度盈虧平衡,有望在2026年實現全年盈利。”
邱純潮指出,目前速騰聚創擁有接近34億人民幣的現金儲備,所以無論是激光雷達板塊的產品快速迭代,還是具身智能業務的開拓與探索,都有強勁的現金流支撐。
整體虧損明顯收窄
速騰聚創昨日發布財報。財報顯示,速騰聚創2024年營收16.5億,較上年同期的11.2億元增長47.2%。
速騰聚創2024年來自ADAS的收入為13.35億,用于機器人及其他的收入為2億元;來自解決方案的收入9797萬,來自服務及其他的收入1719萬元。
速騰聚創2024年激光雷達總銷量約54.4萬臺,同比增長109.6%;其中用于ADAS智能駕駛的車規級激光雷達銷量約51.98萬臺,同比增113.9%,2025年2月,速騰聚創成達成百萬臺高線數激光雷達下線的企業。
速騰聚創2024年毛利為2.8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364萬元增長200%。
邱純潮在電話會議上說,隨著業務規模擴大,速騰聚創通過規模效應和精益運營,經營效率大幅提升。速騰聚創全年毛利率達到17.2%,且呈逐季攀升,從2024年第一季度的12.3%穩步提升至四季度的22.1%。
盈虧方面,速騰聚創整體虧損明顯收窄。2024年經調整后凈虧損約3.9億元,比2023年經調整后凈虧損約4.3億下降約9個百分點。
2024年在創新業務方向投入2.5億
為確保未來增長,速騰聚創持續加大了對創新業務領域的高投入。
速騰聚創2024年在創新業務方向的投入約為2.5億元,約占全年研發費用的41%,較2023年增加了約1.3億元。這部分費用主要投入在機器人與AI新興技術領域,包括機器人平臺與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等,這些戰略性投入將為公司未來中長期的持續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據介紹:速騰聚創依托底層技術突破構建立體化創新護城河,2024年,完成激光雷達技術架構的系統性整合,通過"一維機械掃描+二維MEMS掃描+全固態面陣掃描"三軌并行研發體系,實現全棧式掃描技術量產覆蓋。
這一進展的核心驅動力源于:
1)芯片級自主創新——從光子探測器到信號處理芯片的100%自研能力;
2)架構平臺化迭代——從分立式模擬架構到集成化數字架構的架構升級。
基于上述技術縱深優勢,我們打造的激光雷達產品已覆蓋從16線到1080線的高低線數組合,從補盲雷達到超遠距雷達的不同產品形態。
邱純潮指出,所以速騰聚創在面向車載及機器人市場銷售激光雷達的成熟業務上具備可持續的競爭力,在無人叉車、物流機器人、倉儲機器人、庭院機器人以及自動駕駛礦卡等行業爆發時能及時推出合適的產品。
在芯片和硬件的積累基礎上,速騰聚創通過AI定義產品的方式去探索具身智能的增量零部件及解決方案,推出上下半身解決方案,速騰聚創的創新業務已經與具身智能產業上下游及眾多潛在客戶開始共同探索推動具身智能商業化落地的多元合作方式。
具體說來,在ADAS領域,L2+高階輔助駕駛已經在快速普及,全系標配智駕已不少見。帶有激光雷達的智駕配置體驗更好,更加安全,已經成為車型賣點和消費者共識。這將帶動更多車型開始裝配激光雷達,甚至已下探至15萬元以下車型——當前,已有超過10款15-20萬元級別車型搭載我們的激光雷達。預計這將持續帶動ADAS業務收入規模的上升。
速騰聚創已發布售價低于200美元的高性價比產品,并在2024年獲得了多家整車廠的定點合作,其中廣汽傳祺向往S7,已于本月開始量產交付。
同時,對更高性能激光雷達需求也不斷出現,可以預見未來通過高單價旗艦產品的出貨,將拉升產品平均價格。為此,速騰聚創2025年1月發布的全球首款“千線”超長距數字化激光雷達EM4,具備最高1080線、最遠600米的探測能力,為智能駕駛提供1080P級的高清三維感知能力。EM4發布即定點,目前已獲得來自國內主機廠和海外頭部新勢力的多家車企定點。
海外業務正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量產乘用車智能駕駛的浪潮正在從中國走向全球,預計未來兩年海外主流車企也將大規模配置高階智駕。
速騰聚創也獲得不少海外訂單。據邱純潮透露,公司累計已獲得了8個海外及中外合資品牌的定點合作,涵蓋歐洲,北美,亞太等主要汽車市場。其中包括兩家歐洲與中國合作品牌;在2021年就達成首個車規級量產交付的北美新能源車企客戶,及速騰聚創Q3財報會上提及的北美頭部新勢力主機廠,在24年Q4還新增了一家中美合資的頭部主機廠定點合作。
“繼2024年上半年我們獲得來自日本的某全球銷冠主機廠客戶外,截止目前日本Top3的車企客戶我們已全數攬獲。公司正逐步將海外業務作為新的增長引擎,未來國際市場的收入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目前,速騰聚創還累計獲得多家全球頭部L4自動駕駛企業的量產定點合作。在Robotaxi、Robotruck領域,集團已與全球多家核心頭部企業建立合作,其中有6家已簽訂正式量產合作協議,包括小馬智行、文遠知行以及北美硅谷頭部L4自動駕駛公司等。
為Active Camera平臺打造AI-Ready生態
2025年以來,速騰聚創與新興機器人產業伙伴加速協同,陸續與CocoRobotics、白犀牛、酷哇機器人、易控智駕、新石器無人車、LionsBot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賦能機器人產業規模化商業應用落地。
邱純潮說,速騰聚創2024年亮相了第一代靈巧手,2025年1月份也推出了第二代靈巧手Papert2.0,具有20個自由度,在指尖指腹和手掌上共有14個力傳感器,能夠負載5公斤執行復雜的操作。當前速騰聚創一方面在靈巧手及手眼協同方案上繼續研發投入持續迭代,另一方面也正在與合作伙伴共同探討場景,爭取今年年內能夠量產。
“目前,我們已與全球超過10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其中包括宇樹、上海人形以及海外知名具身機器人公司等。”
2025年3月底,集團發布機器人視覺新品類ActiveCamera首款產品AC1,實現深度信息、圖像信息與運動姿態信息的多傳感器硬件級融合,結合AI-Ready生態,提供一系列開發工具與開源算法,全面、高效賦能開發者。
速騰聚創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上透露,ActiveCamera并不只是硬件,公司為Active Camera平臺打造了AI-Ready生態:幫助用戶在一分鐘內把SLAM跑起來,通過AI-Ready生態,AC1可廣泛應用于需要深度、色彩與運動姿態信息融合的各類場景。
“除了人形機器人、無人機、倉儲機器人等移動機器人之外,我們也與各領域的開發者不斷暢想和探索。速騰聚創的優勢不僅在于我們車規級的硬件量產能力,還在于我們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AI算法的打磨,完成了大規模數據閉環和快速模型迭代。”
上述管理層稱,公司從ActiveCamera開始打造開發者生態,速騰聚創的策略是“硬件開放,基礎模型開源”,具體來說,速騰聚創的硬件,如AC1,靈巧手等,可以適配各種主流的AI計算平臺,也可以使用在不同的機器人整機平臺上,是完全開放的;速騰聚創的基礎模型和算法開源,方便各行各業的開發者通過公司的生態加速機器人產品商用落地。
“整個生態繁榮起來,應用到我們的增量零部件和解決方案會指數級增長,并建立良性的技術壁壘——用我們的方案成本最低最便捷,也就沒必要重復造輪子了。”
速騰聚創還介紹了MARS智造總部基地:這個基地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具備深汕陸海聯通的區位優勢和以車聚產的配套能力。總部基地總面積約14.6萬平方米,已經全部建設完畢,目前開始投入生產的一期場地占地面積約2.7萬平方米。
速騰聚創還將進一步在深汕規劃落地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兩個產業集群。管理層稱,速騰聚創的產能實現全流程的生產自動化和無人干預,采用柔性化和模塊化產線設計理念,所有機器設備零部件兼容性達到85%,可以快速實現產品換型,靈活匹配當前客戶及未來客戶的增量目標。當前工廠激光雷達年產能約為170萬臺,2025年內有望突破200萬臺。
雷遞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