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嘉誠家族拋售港口的“大手筆”可真是把大家吵得雞飛狗跳。一邊喊著“這老頭不愛國,賣國求榮”,一邊嚷著“商人逐利天經地義,別道德綁架”。網友們掐得那叫一個熱鬧,鍵盤都快冒煙了。不過,今天咱不站隊,先來剝開這顆“228億美元的洋蔥”,看看里面到底藏著啥——是純粹的“在商言商”,還是李超人偷偷摸摸配合給特朗普下了一盤大棋?
3月4日,長和(長江和記實業)甩出一份公告,宣布要把手里的一堆港口打包賣給美國貝萊德公司領銜的財團,總價高達228億美元,直接刷新港口交易的歷史紀錄。這次交易涉及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90%股份),加上全球43個港口的和記港口控股(80%股份),堪稱“清倉大甩賣”。預計4月2日簽完字,長和能揣著190多億美元現金回家,妥妥地“恭喜發財”。
這規模,全球集裝箱吞吐量的十分之一都落入貝萊德手里了。有人拍手叫好:“李嘉誠這買賣做得漂亮!”也有人皺眉嘀咕:“這位置賣得是不是有點敏感啊?”
要說敏感,巴拿馬運河那兩個港可是“燙手山芋”。這條運河可是全球四大海運咽喉之一,5%的海上貿易都得從這兒過,中國更是第二大客戶,2023年貨運量占22.7%。以前,這兒是個“國際派對”——長和管倆,美國和巴拿馬合資一個,臺灣長榮一個,新加坡一個,大家其樂融融,地緣平衡玩得挺溜。可現在,長和一出手,美國直接把巴拿馬的“咽喉”攥得更緊了。平衡?不存在的。
有人說了:“不就是經營港口嗎?又不是管運河,怕啥?”這話乍聽有理,港口開大門做生意,誰來都歡迎,限制貨船不等于砸自己飯碗?再說,運河是巴拿馬政府管的,港口只是中轉站,理論上你把碼頭全買了也封不了運河。可問題是,規則這東西,叢林里誰拳頭硬誰說了算。港口可是戰略資源,平時看不出啥,戰時就是命根子。控制多一點,底牌就多一點,想搞點“小動作”也方便得很。你敢卡我船,我就卡你貨,高端博弈不就這么樸實無華嗎?
更巧的是,這交易背后還有個大背景——特朗普的控制運河戰略。2024年底,這位“懂王”剛放話:“巴拿馬運河是美國的重要資產,得奪回來!”理由很簡單,美國貨運量占運河70%,掏錢最多,憑啥不歸我管?再加上運河歷史上那段“美國往事”——1903年策動巴拿馬獨立,1914年修好運河,到1999年才不情不愿還回去,特朗普一肚子“肥宅變霸主”的情懷沒處發泄。這次貝萊德出手,他直接在3月4日國會演講里吹上了:“我們開始收回巴拿馬運河了,今天一家美國公司買了兩個港口!”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貝萊德這次吞下43個港口,等于給美國在全球航運線上插滿了“眼線”,想使啥盤外招都方便得很。李嘉誠這波操作,咋看都像給特朗普遞了個順水人情,難怪有人調侃:“李超人這是從商人跳級成棋手了?”
當然,李家粉絲不樂意了:“商人逐利有啥錯?228億到手,誰不賣啊!”這話也有道理,開小賣部賣瓶水不用考慮國家利益,可開港口這種“仙界生意”,能一樣嗎?港口生意背后是國家背書,長和當年能拿下巴拿馬港口,還不是因為中國和巴拿馬的默契合作?中國推企業團訪問,貸款修基建,懟美國“中國控制運河”的謠言,李家悶聲發財時咋不說“在商言商”了?現在壓力一來,直接清倉給貝萊德,連招呼都不打,這操作屬實有點“不夠兄弟”。
更別提2015年中資想買和記港口40%股份,長和開價1600億港幣沒談成,現在1700多億港幣賣80%,還全給了美國,速度快得像趕著送禮。難怪有人酸溜溜地說:“李超人這是不僅不抗爭,還主動抱大腿啊!”不過,這事件根子不是李家想怎么樣,而是美國的霸凌,我們要把矛盾看清楚。
不過別急著給李嘉誠貼標簽,這局棋還沒下完。特朗普現在還未拿到港口,因為中國政府已經介入調查,而李家的口風也有所轉變。就算美國真拿了港口,未必真能玩出花,畢竟中國是全球貨貿老大,船和貨都是咱的,制裁我們等于給自己找不痛快。西方底線低不假,但損人不利己的蠢事也不是干不出來。
至于李嘉誠,這波“清倉”后是站東還是投西,估計他自己心里也在掂量。配合特朗普下了個開頭,能不能笑到最后,咱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