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頂流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的首次中國行,以一場長達6小時的無劇本直播掀起全球輿論熱潮。這場被中國駐美大使館點贊的旅程,不僅展現了中國的現代風貌與文化魅力,更成為國際輿論場中“破壁”與“重構”的典型案例。然而,其引發的討論也折射出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時的矛盾與局限。
甲亢哥中國行的正面影響:從基建硬實力到文化軟實力
1.打破西方濾鏡,重塑國際認知
甲亢哥以夸張的直播風格和真實體驗,向全球觀眾呈現了中國城市的現代化圖景:從上海黃浦江畔的摩天大樓到350公里時速的高鐵網絡,從少林功夫的硬核體驗到街頭掃碼支付的便捷生活,這些場景顛覆了西方長期塑造的“落后中國”刻板印象。例如,當他發現高鐵穿隧道時直播信號依然流暢時,驚呼“中國太瘋狂了”,這一片段播放量超20億次,成為外網現象級傳播事件。通過他的鏡頭,海外網友首次意識到中國基建與科技已遠超預期,甚至被調侃“進入2050年”。
2. 民間外交的“共情傳播”
甲亢哥的行程充滿意外與互動:與中國粉絲合唱《陽光彩虹小白馬》、被廣場舞大媽拉入隊伍、體驗少林功夫累出“痛苦面具”……這些未經編排的片段,展現了中國人民的熱情與幽默感,拉近了文化距離。外國網友評論稱:“原來中國人也會玩梗,和我們的年輕人一樣有趣。”這種以個體體驗為核心的“共情傳播”,比傳統宣傳更具感染力,甚至帶動美國赴華游客激增65%。
3. 文化自信的“反向輸出”
甲亢哥的直播不僅讓海外觀眾重新認識中國,也促使國內民眾反思自身文化價值。例如,他鏡頭下“習以為常”的干凈街道、安全治安、高速網絡,讓中國網友意識到“原來我們的生活如此令人羨慕”。這種“雙向定位”效應,強化了國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正如評論所言:“交流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發現自己的比較優勢。”
外媒的兩面評價:肯定與專業性的缺失
1. 正面肯定:民間視角的真實性
外媒普遍認為,甲亢哥的直播以“無濾鏡”方式打破了西方主流媒體的敘事框架。長期以來,BBC等媒體通過“陰間濾鏡”和選擇性報道,將中國塑造成“威脅”或“落后”的符號。而甲亢哥的即興直播因其不可編排的真實性,被外國網友視為“比傳統媒體更可信的證據”。例如,他對中國治安的直觀展示(保鏢在中國“忘記職責”輕松游玩),直接消解了西方對“中國不安全”的污名化。
2. 專業性爭議:深度與客觀性的不足
盡管甲亢哥的傳播效果顯著,但其內容仍被部分媒體批評為“淺層體驗”。例如,他的直播聚焦于感官沖擊(如美食、科技產品),卻缺乏對社會結構、政策背景等深層次議題的探討。此外,西方媒體雖承認其影響力,但鮮少借此反思自身報道的偏見,反而繼續沿用“他者化”框架。例如,有外媒將甲亢哥的爆火歸因于“中國政府策劃”,而非民間自發的文化吸引力。這種“選擇性失明”暴露了西方媒體在專業性與客觀性上的雙重標準。
民間力量與媒體責任的平衡
甲亢哥的中國行證明,民間交流能有效突破意識形態壁壘,但可持續的文化輸出仍需專業媒體的深度參與。一方面,中國需鼓勵更多“自來水式”傳播,讓真實生活成為最有力的敘事;另一方面,國際媒體應摒棄預設立場,以更開放的心態呈現多元中國。正如網友所言:“當政客還在喋喋不休時,年輕人已用腳步丈量世界。” 唯有民間活力與媒體專業性結合,才能讓世界看到一個“立體中國”——既有硬核科技,也有市井溫情;既有傳統底蘊,也有現代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