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王福生院士授權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導讀
2025年3月26-30日,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屆盛會匯聚了以亞太國家為主的國際肝病領域專家學者和各界代表,以“多元合作 創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跡”為主題,為消除與治愈的愿景探索新路徑、新方法及為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的肝病防治事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值此會議之際,醫脈通特邀解放軍總醫院王福生院士分享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現狀和免疫治療在慢乙肝功能性治愈中的重要作用。
0 1
免疫調節:影響慢乙肝發展與轉歸的關鍵因素
醫脈通:免疫調節在CHB(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中起著關鍵作用,能否請您談談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免疫調節網絡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和轉歸?
王福生 院士
對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系統在體內病毒清除和功能性治愈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處于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還是再活動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特異性免疫功能低下,甚至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損傷的問題,這影響了功能性治愈。對于處于各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免疫細胞之間的作用很復雜,且免疫細胞還與細胞因子相互作用,該機制不僅在疾病的治療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新藥開發和免疫療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目前對于該部分機制已經明確,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細胞因子之間的調節還未完全被解釋,這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簡言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特異性T細胞免疫反應低下和特異性B細胞免疫功能損傷兩個主要的問題。
0 2
免疫治療:慢乙肝治愈研究的熱點
醫脈通:免疫治療是 CHB 功能性治愈的研究熱點之一。能否請您談談目前免疫治療在這一領域有哪些最新進展?這些治療方法在臨床試驗中的效果如何?
王福生 院士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常接受的是抗病毒治療,如核苷類似物,干擾素等,這些藥物主要抑制病毒復制,這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第一階段。達到抑制病毒完全復制以后,還要經過第二個階段和第三個階段治療,第二個階段為實現e抗原轉陰和e抗原血清轉換。第三個階段為在e抗原血清轉換基礎上,實現表面抗原轉陰,甚至出現表面抗體,即功能性治愈。但需要注意的是現有一線抗病毒藥主要能夠抑制病毒復制,從而阻斷疾病進展,減少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但是要達到功能性治愈,必須要實現e抗原血清轉換和表面抗原轉陰,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很難達到這個目標。
所以,免疫治療非常重要。免疫治療包括很多方面,如直接的細胞治療,能夠增強病人體內特異性抗病毒免疫應答。另外免疫治療還包括針對乙肝病毒的preS1和preS2治療性疫苗,也包括抑制表面抗原合成的藥物,例如反義寡核苷酸(ASO)和小干擾RNA(siRNA)。這些治療不完全屬于免疫治療,但是和增強體內的免疫或抑制表面抗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也把它歸類到免疫治療這一個大范圍。免疫治療,尤其是免疫治療聯合藥物治療,對功能性治愈尤其重要,目前相關的研究主要是處于Ⅱ期或Ⅲ期臨床試驗階段,我們也期待免疫調節治療相關新藥的Ⅱ期或Ⅲ期臨床試驗結果,如果Ⅲ期臨床試驗結果證實免疫調節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這將是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療藥物方面的重大突破,將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即更多的患者可以得到臨床治愈。
0 3
聯合治療:機遇與挑戰并存
醫脈通:在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治療策略中,直接抗病毒藥物聯合免疫調節劑顯示出潛力,您認為這種聯合治療策略在提高治愈率和減少病毒耐藥性方面具有怎樣的優勢?同時,這種策略在臨床應用中可能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平衡療效與安全性,以及如何確定最佳的聯合治療方案?
王福生 院士
慢性乙型肝炎要實現功能性治愈,需要進行聯合治療,既通過抗病毒藥物治療抑制病毒復制,同時通過免疫調節治療或其他治療抑制表面抗原或病毒cccDNA。對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療而言,所有的聯合治療方案主要有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抑制病毒復制,第二個是促進對病毒庫cccDNA的抑制,第三個是阻斷表面抗原的合成。直接抗病毒藥物聯合免疫調節治療可抑制表面抗原的合成,真正激活人體免疫反應,從而既全方位的抑制病毒復制,又抑制病毒cccDNA和表面抗原的合成。因此,聯合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案。
目前臨床亟需安全有效,且價格低廉的藥物,為更多的患者實現臨床治愈提供新的手段。但目前來看,無論臨床上還是在新藥研發方面還存在很多挑戰,功能性治愈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目標,但目前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大部分患者可能還需要等待更安全有效,且經濟上能夠負擔得起的新藥,從而讓使更多的患者真正實現功能性治愈。
王福生 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主任醫師、教授。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傳染病學系主任。
長期從事感染病的臨床診治、轉化研究工作,圓滿完成抗擊SARS、援塞抗埃和抗擊新冠肺炎等多起重大疫情臨床救治。
擅長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疑難危重肝病的臨床診治工作,并結合臨床難題開展研究,開拓了疑難肝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細胞治療與研究的新方向。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專家,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牽頭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THE END-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