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是第30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為切實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廣大中小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近日,教育部會同公安部、共青團中央、國家消防救援局和北京市教委等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民族學校舉辦“同守護 共成長”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活動。
活動現場,門頭溝區妙峰山民族學校師生展示了學校創設的大課間安全游戲。記者注意到,在操場跑道上分別畫出了四種顏色的區域,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模擬場景,學生在通過相應模擬場景時,需要做出正確的反應才可以順利通過。
“紅色區域是火災模擬場景,藍色區域是地震模擬場景,黃色區域是山體滑坡模擬場景,灰色區域是煙霧模擬場景。剛才我跑過灰色區域時,要掩住口鼻,躬身半蹲前行才算完成任務。”學生安子昂向記者介紹,“通過參與這些趣味安全運動的活動,我不僅提升了身體素質,更解鎖了很多實用的逃生知識和避險技能。”“教師們將安全知識編成游戲口訣,帶領學生參與防踩踏訓練、消防滅火演習、攀巖等項目。”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王蕾介紹,除了大課間安全游戲,學校還開發了安全韌性課程,設置了“安全島學苑”、安全體驗教室、桌面推演教室,利用人工智能、VR等技術模擬不同主題情境,并借助當地資源,增加戶外自然教育,讓學生學習野外生存、應急逃生知識,掌握安全技能。
門頭溝區各中小學積極探索安全教育新的育人路徑。在安全韌性微課展示環節,妙峰山民族學校、人大附小京西分校、大峪二小等學校師生還展示了打繩結、醫療救護等技能,分享了研究水土流失、防洪排水等跨學科自主探究項目的學習成果。
師生還與山東濟南、內蒙古呼倫貝爾等地的學校進行視頻連線,線上觀摩學校開展的安全演練和應急疏散活動,分享學校安全教育創新成果。“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守護校園安全!”隨著活動現場的師生發出倡議,全國千所學校點亮“校園安全島向陽地圖”,開啟全國校園安全教育周相關主題活動。
“門頭溝區結合區域山地、河流眾多的特色,重點對學生進行森林防火、防溺水以及防范地質災害等內容的安全教育。同時,全區中小學也在校園中推行‘柴扉計劃’,以校園圍墻設計為主題,鼓勵引導師生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門頭溝區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曹彥彥表示,在北京市中小學打造平急兩用“校園安全島”的過程中,門頭溝區中小學校不僅形成并完善了統一的建設標準,更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進行了分級。“未來,‘校園安全島’將建設成為防災減災的新載體,在緊急情況下,為社區和周邊居民提供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和不同功能的安全保障服務,發揮更大作用。”曹彥彥說。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當前,北京在全市中小學廣泛深入開展平安校園建設,以妙峰山民族學校為試點,通過構建集安全、教育、應急于一體的“校園安全島”,實現校園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的全面躍升。同時,將安全教育與“大思政課”相結合,在守護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上,發揮了社會服務保障效益。未來,全市將全面樹立校園大安全觀,提升平安校園的建設水平,將校園安全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度統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總督學王嘉毅強調,各地要著眼常態、長效,運用情景模擬、案例分析、實踐體驗、游戲互動等形式,將安全教育全面融入課程體系,講好安全教育“精品課”。要運用視頻、動畫、VR體驗、宣傳手冊等形式,開發優質安全教育數字資源,豐富安全教育“資源包”;要實現學科教學與安全教育有效滲透和融合發展;推動區域、校際之間交流合作,發揮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作用構建安全教育“共同體”。
典型案例
北京市門頭溝區
建設校園“安全群島”守護師生平安
北京市門頭溝區創新開發安全韌性課程、探索“安全+體育”活動形式、積極推進中小學“校園安全島”建設,提高師生安全避險能力。
在創新課程建設方面,門頭溝區開設了技能操練課、知識閱讀課、安全大課間和認知提升課四大板塊通識課程,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漸進式構建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在師生中廣泛開展“心肺復蘇、攀登逃生、消防滅火”等技能培訓。
全區積極推動安全教育融入五育日常,構建“向陽”系列教育品牌,開發區域“安全+大思政”資源地圖,開展“安全+”跨學科課程及探究學習項目,通過將安全融入校園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方式,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同時,全區上好安全共治課,以“聯查”“聯防”“聯勤”“聯宣”“聯演”“聯控”等形式,形成教聯體機制,守護校園安全。
在成果轉化方面,門頭溝區推廣“校園安全島”成為全國樣板。深入開展“校園安全島”平急兩用理論研究,以妙峰山民族學校為試點,完成《“校園安全島”平急兩用建設管理標準調研報告》;起草《“校園安全島”平急兩用建設管理標準》,并積極申報北京市地方標準;推動“校園安全島”標準化管理,分類型建設,并在13個街鎮中選擇27所學校,構建全域覆蓋、結構合理、平急兩用“校園安全島”群落體系。
全區還將“校園安全島”建設作為增強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大課堂、實戰場,構建學生“安全實踐”體系、教師“能力提升”體系和“避險能力”評價體系,著力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
轉載請注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蘇珊
供圖: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
視頻:楊旭
編輯:韓沖
校對:付磊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李繼君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