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格局重塑!
2025年的上海國際半導體展覽會上,殺出了一匹黑馬——新凱來。
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半導體設備公司首次亮相就展示了十幾款自主研發的半導體設備,覆蓋晶圓制造全過程,一下引起軒然大波。
新凱來產業鏈上至純科技、新萊應材、富創精密等供應商們也跟著聲名鵲起。
實際上,新凱來概念得以火爆出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突破了半導體量/檢測設備,并實現核心零部件100%國產化。
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方面,價值量大。
半導體量/檢測設備是芯片制造的“尺子”,貫穿芯片制造的全過程。
其價值量僅次于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和光刻機,占比12%左右,位居第四。
2023年全球半導體量測、檢測設備市場規模大約為152.9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280億美元。
另一方面,國產化率極低。
2021年之前,我國在半導體量/檢測高端裝備領域幾乎空白,即便到了2023年其國產化率仍然不足5%,只略高于光刻機的國產化率(<1%)。
并且,量/檢測設備市場集中度很高,前五大供應商市占率合計超過80%,全是海外龍頭。
其中,科磊半導體一家獨大,2023年科磊半導體在檢測與量測設備的合計市場份額占比高達55.8%。新玩家很難打破進入壁壘,這才讓新凱來的破局顯得難能可貴。
事實上,我國對半導體量/檢測設備的重視早就已經出現跡象。
2025年,大基金二期5次出手,有三次都瞄準了量/檢測設備。1-3月,大基金二期分別入股了中安半導體、昂坤視覺和上海精測。
我們繼續深挖發現,大基金一期也早在2019年入股了上海精測。
要知道,能同時得到大基金一期和二期支持的公司只有北方華創、通富微電、滬硅產業、士蘭微等少數幾家。
那么,上海精測究竟有什么實力?
上海精測并沒有上市,其母公司是精測電子,信息披露更加全面。下面我們主要來分析母公司。
精測電子起家于平板顯示器件檢測設備,后又向半導體和新能源行業的檢測領域拓展。
2024年上半年,精測電子顯示、半導體和新能源檢測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69.2%、20.36%和8.39%。
其中,顯示檢測設備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新能源設備主要為鋰電池生產及檢測設備,營收占比較低。
而這兩項業務由于下游消費電子需求疲軟以及新能源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等原因,2023年營收陷入停滯,連帶著公司整體營收和凈利潤雙降。
相反,半導體量/檢測設備卻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引擎,正是由子公司上海精測承擔的。
2020-2023年,公司半導體量/檢測設備營收從0.65億元持續增長到3.95億元,年復合增速高達82.49%。
2024年上半年,精測電子該業務實現收入2.28億元,再次創歷史新高,同比上升85.37%。
并且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半導體設備在手訂單高達17.67億元,為后續業績增長提供保障。
一是,公司半導體設備種類全面,包含前道和后道測試設備,既能覆蓋1xnm及以上制程,又在光學和電子束等技術上不斷突破,并獲得客戶重復訂單。
二是,公司進入多家大廠供應鏈,其中包括中芯國際、華虹公司、長江存儲等,這也證明公司的實力不容小覷。
2024年前三季度,精測電子能夠實現營收18.31億元,同比增長18.5%;實現凈利潤0.82億元,同比增長752.58%,多出自半導體業務的功勞。
不過,根據業績預告,2024年公司預計虧損0.9億元-1億元,相比于2023年的1.5億元,同比下滑160%-167%。
除了新能源業務帶來的0.6億-0.7億元的虧損,公司加大研發力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2019-2023年,精測電子研發費用從2.66億元增長到6.41億元,研發費用率從13.63%上升到26.37%。
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進一步增加。公司業績預告中表示,2024年研發投入將達到7億元-8億元左右,占公司整體營收的30%左右,由此給公司業績造成壓力。
那么接下來,精測電子能扭虧為盈嗎?
首先,新能源業務虧損有望改善。
當下,鋰電還處于去庫存階段,競爭異常激烈,公司不得不下調價格。
不過,下游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等應用在持續消化庫存,鋰電行業的供需錯配現象有望得到緩解,公司的虧損也有望隨之收窄。
更何況,公司表示將調整業務結構,更多地聚焦在半導體業務上。
其次,半導體業務高速增長。
半導體量/檢測設備對于芯片制造的良率尤為重要。根據測算,芯片工藝節點每縮減一代,工藝中產生的致命缺陷數量會增加50%。
當制造芯片的工序超過500道時,要保證每一道工序的良率都超過99.99%,最終芯片產品的良率才會超過95%,量測設備的重要性將日益凸顯。
而精測電子半導體前道量測領域部分主力產品已完成7nm先進制程的交付和驗收,更加先進制程的產品也正在驗證。
從合同負債情況,可以判斷出精測電子在手訂單充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合同負債達到4.89億元,刷新歷史紀錄。
然后,顯示業務盈利能力將增強。
2022年之后,消費電子產品出貨量大幅下滑,對顯示器件的需求顯著減少。
2024年,公司下調了部分顯示領域的產品價格來鞏固行業地位才導致顯示業務凈利潤出現較大程度地減少。
不過,從京東方2024年營收和凈利潤都同比上升的業績表現可以看出,顯示領域需求正在好轉。
再疊加AI眼鏡、AR、MR等新應用逐漸落地,顯示產品價格有望上升。精測電子綁定京東方、工業富聯、三星等行業龍頭,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最后,總結一下。
半導體量/檢測設備對芯片制造而言極其重要,同時也是亟待國產替代的領域。
精測電子,在國內量/檢測設備行業競爭力較強,大基金一期和二期共同參股就是對公司技術實力的認可。
目前,受顯示和新能源業務的拖累,公司業績表現不佳。但不可否認,公司半導體業務具備高增長態勢,有望帶領公司業績扭虧為盈。
以上僅作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