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一塊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土地。在這片紅色大地,燕趙兒女憑借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與熾熱的愛國情懷,譜寫了眾多感人至深的英雄贊歌。《開國大典》《地道戰》《小兵張嘎》等佳作,生動展現河北革命斗爭歷史,于紅色電影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成為革命傳統與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貴 “資源庫” 。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紅色河北” 新媒體平臺推出 “紅色電影里的河北” 系列專題。讓我們緊跟紅色經典電影步伐,打卡河北紅色圣地,追尋紅色印記,感悟革命精神。
“有一天,我能像運濤那樣,是個共產黨了,為了咱們窮人,拔掉這受苦的根子,我就是割了脖子喪了命,也甘心情愿。”這是電影《紅旗譜》中,朱老忠在探監運濤回來的路上,對賈湘農說的話,之后得到了賈湘農的肯定和準允,朱老忠真正成長為一個黨員、一個革命者。該影片講述了從清末到民國,農民朱老鞏、朱老忠父子兩代人與地主階級進行斗爭,最終,朱老忠認識到只有走革命道路農民才能徹底得到解放的故事。電影《紅旗譜》根據梁斌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小說由黃胄配圖,整部作品凸顯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充滿著濃厚的地方色彩。今天讓我們一起打卡蠡縣博物館,探尋《紅旗譜》背后的故事。
蠡縣博物館
蠡縣博物館是一處集蠡縣名人館(梁斌、黃胄)和博物館為一體的綜合性展館。位于蠡縣縣城公園路以北、永茂大街西側。于2014年4月12日建成并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是蠡縣重要的紅色文化傳承基地,蠡縣文化的新地標。先后獲得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基地、保定市十大文化印象新地標、紅色游學基地、保定學院合作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基地、蠡縣校外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打卡點推薦
打卡點之一:館前廣場
博物館位于蠡縣縣城北部,建筑總面積6000平米,陳列布展總面積3000余平方米,展示了作家梁斌、畫家黃胄的革命人生和藝術歷程。館名上方是藝術化的篆書蠡縣的“蠡”字。
打卡點之二:序廳
進入博物館的序廳,迎面看到的背景圖是蠡縣著名的豬龍河千里堤的景象,梁斌、黃胄小時候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生活成長。兩側是反映兩位大師一生重要經歷、生活節點的大型浮雕。梁斌是一代文學巨匠,黃胄是著名國畫大師,二人都是蠡縣梁家莊人,而且是同宗同族的堂兄弟。兩兄弟分別二十幾年,因《紅旗譜》插圖牽線,上世紀六十年代又再次相逢。面前的塑像是國畫大師黃胄和堂兄梁斌商討、創作《紅旗譜》插圖時的場景。
打卡點之三:暴動隊伍進攻高陽警察分局模擬場景
《紅旗譜》是以高蠡暴動為時代背景展開的,其中一些主要人物原型也與高蠡暴動有關。“高蠡暴動”中擔任地方蘇維埃政府副主席、時任中共博蠡中心縣委書記的宋洛曙,就是《紅旗譜》中朱老忠的原型之一。此處采用了聲光電等先進的展覽方式,再現了暴動隊伍進攻高陽警察分局時的場景。
打卡點之四:黃胄藝術人生陳列廳
國畫大師黃胄,開創一代畫風,他以畫驢與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并稱為當代“畫壇三絕”。他的速寫,在中國畫壇乃至世界畫壇,都久負盛名。此處展現的是黃胄在新疆寫生時的場景,黃胄一生7次去過新疆,和新疆各族人民結下了手足之情。黃胄是少數民族美的代言人,被稱為“邊疆畫家”“維吾爾族姑娘繪畫之父”。
打卡點之五:蠡縣歷史文化陳列展廳
蠡縣的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布展面積約438㎡,是一座集宣傳教育、弘揚蠡縣歷史文化精神與價值的專業類展示場館,共分為六大展覽部分:鴻蒙初開;古韻流芳;民國氣度;革命洪流;古藝傳承和今日蠡縣。共展出文物200余件,涵蓋了蠡縣從仰韶文化到改革開放時期傳統文化積淀。
轉載請注明來源紅色河北。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hshbxcz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