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考研已進入復試和錄取階段,此階段中有一種情況被稱為擬錄取。然而,有些考生被淘汰,內心頗為不平,比如有些學生初試分數高,復試卻未被錄取。今年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曝出大冷門,初試 402 分穩居榜首的同學,復試僅得 275 分而遭淘汰,而錄取名單中卻有 333 分和 344 分等相對低分的學生成功逆襲。
此時,大家有必要提出一個問題,導師究竟如何給考生打分?是先確定錄取哪些同學,還是先確定考生的分數?
考研是“先錄取”還是先出分呢,內部人員給出答案,忠言但是逆耳
有人認為筆試和面試的最大區別在于筆試完全以分數論,而復試則需考慮一些人情世故。比如,筆者曾聽聞這樣的事,有同學抱怨今年報考某學校,因其專業特殊,未提前聯系老師,結果老師因不認識他,沒提前溝通,便給該考生低分使其被淘汰,可明明他復試表現不錯。
許多考生也對此感到疑惑,他們思考考試時導師的心理活動,復試結束后,導師是想收這個學生,從而結合初試成績給其打復試分數并使其被錄取,還是完全公事公辦,即便喜歡某個學生,也不會刻意提分,復試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且不結合初試成績,以致總分相加后該學生可能無法被錄取。
此時,浙江的一位考研內部負責人道出實情,詮釋了何為忠言逆耳。原來真正的考研復試場景是這樣的,一般考研的負責人會拿著當天來參加復試的考生名單與導師們復盤。挨個詢問導師對學生的意向。
比如問某個學生,一位導師說要,其他人也附和,再問第二個學生,導師說不要,其他人也附和。如果遇到有爭議的情況,一位導師說不要,而其他導師可能覺得舍不得這個學生,便會說出一堆該學生可以錄取的理由。
最后那位說不要的導師可能會說:“要不然你來帶?”于是這位導師便不再說話了。為什么說這是真實的復試場景呢?因為這位同學恰好擔任過答辯秘書,目睹了當時的情景。
因此考研時分數很重要,但眼緣有時也能決定一切
都說考試會夾雜一些運氣因素,看到大家的真實經歷后更能明白這個道理。一個四川的同學曾當過答辯秘書,說當時考場上有一個女生表現很糟糕,一半以上的老師都認為這個女孩子不行,就連學生也覺得她不行,似乎確實不具備讀研的條件。
結果這時她的導師卻表示:“算了算了,全要了吧,孩子也不容易?!?/strong>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運氣好以及這個女生眼緣好,說明老師恰好看上了她,對她印象不錯。這讓人感嘆其實也不能算不公平,畢竟這就是老師一念之間的喜好決定的。
可能老師覺得再差的學生自己也帶過,反正一屆屆學生如流水般,兩三年就換一批,自己也不覺得有什么壓力,這個學生能否畢業就看其未來的造化,大不了不能畢業就被學校勸退。
能考上研自然是一種本事,而能讀完研則是另一種本事。不少同學確實考上了研,但因心理壓力過大等種種原因,最后連研都沒讀完,灰溜溜地退學了。
如果無法預測考研時會遇到何種場景,那但愿大家都能遇到善良的導師,他們能考慮到每一個普通孩子為考研這一年來準備的艱辛,更何況還有二戰、三戰的考生。也希望大家都能順利發揮,表現良好,無論如何先給導師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實現一戰成碩。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