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張逸 報道 | TOP電商
4760億身家的中國首富張一鳴又對貪腐下手了。
昨天(3月31日),抖音集團發布2024年下半年反舞弊通報。
通報稱,2024年全年,共有39人因涉嫌違法犯罪被集團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2024年下半年,有14人因商業賄賂、職務侵占等舞弊行為被移送司法處理,2024年至今,共將23家合作方列入永不合作主體清單。
圖源:微博
通過觀察發現,通報列出的案例堪稱“職場貪腐教科書”。
有人“高價合作”套取公司資產,有人收好處費給商家開綠燈,甚至還有人組團侵占補貼、收禮收卡收現金,連高端招待都不放過。
比如電商前員工徐某,離職后仍伙同外部人員以遠高市場的價格開展業務,賺得盆滿缽滿。目前,徐某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生活服務部門的趙某更“會享受”,一邊收受好處費一邊收高檔禮品,還讓要求商家用高端的飯局來招待他。目前,趙某同樣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通報一出,輿論嘩然。
有人說這是“刮骨療毒”,也有人感嘆“大廠反腐,越抓越狠”。
其實,張一鳴的反腐行動早有先例。
2023年全年,字節曾通報177起舞弊案、136人卷鋪蓋走人,反腐力度堪稱互聯網界的“狂飆”。
2024年4月份,又通報了61起案件、4人刑事立案、32人虛假報銷。
彼時,字節還因“工卡門”登上熱搜:一名前員工把工卡借給外部人員混吃混喝21天,侵占公司食堂490元,最終這名員工被辭退。
圖源:安徽商報
到了8月份,字節又查處125起違規案件,88人被開除,17人進了局子,電商、生活服務、技術研發等部門無一幸免。
11月5日,字節發布內部通報稱,共103人因違法違規行為被辭退(含外包及實習生),其中11人因涉嫌構成刑事犯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在此次的通報中,字節還特意披露了受到關注的實習生破壞模型訓練事件。
看到這,或許會有人問:字節為什么這幾年突然“反腐上癮”?
答案就三個字——錢難賺。
過去跑馬圈地的時代,大家忙著搶市場,對“小貪小腐”睜只眼閉只眼。
如今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每分錢都得花在刀刃上。
抖音2024年財報顯示,其廣告增速已從巔峰期的三位數跌到15%,電商雖然勢頭猛,但利潤率被拼多多、淘寶擠壓。
這時候再不“擠膿包”,繼續將成本全轉嫁給用戶,平臺生態遲早崩盤。
更深一層看,反腐是組織進化的必經之路。
抖音員工如今超過10萬人,業務橫跨30多個國家,如果不用“零容忍”的鐵腕鎮住“大老虎”“小蒼蠅”,遲早成為貪腐的重災區。
去年5月份,央視《法治在線》就報道稱,杭州某電商平臺員工王某利用審批職權,與親友及8名中間人勾結,非法獲利超1.3億元,其中個人受賄達9200萬元。
圖源:CCTV13
另外,這種“自曝家丑”的操作,看似傷面子,實則賺里子。
一方面,合規經營是全球化企業的生死線,尤其是TikTok在海外面臨嚴監管,內部“干凈”才能少踩雷;
另一方面,反腐成了大廠“價值觀”的試金石——你看,我們連自己人都敢抓,合作方還能不放心?
當然,字節在反腐辭人的同時也在改變招人限制。
今天(4月1日)上午,就有消息稱,字節跳動近期召開內部政策會,要求招聘“突破經驗依賴”,不止招經驗豐富的人,也要多招畢業不久的優秀的人。
另外,今年計劃將畢業三年內青年人才招聘量擴大一倍,三年以上社招占全年社招比例保持在70%。
圖源: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互聯網大廠的反腐早已“卷”成了修羅場。
騰訊在今年1月16日發布的2024年度反舞弊通報中表示:
2024年全年,騰訊反舞弊調查部共發現并查處觸犯“騰訊高壓線”案件百余起,百余人因觸犯“騰訊高壓線”被解聘。
其中,二十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35家企業被列入永不合作主體清單。
與抖音不同的是,騰訊并未隱去這些貪腐員工和永不合作企業的名字。
圖源:陽光騰訊
美團則把93名員工送進監獄,還搞出了“陽光職場”舉報平臺,鼓勵員工“互相監督”。
阿里更狠,當年的蔣凡事件鬧得滿城風雨,雖未涉及刑事,但“揮淚斬馬謖”的姿態賺足了眼球。
更有媒體報道稱,自2012年至今,阿里內部因“反腐”而牽涉的員工多達數百名,因貪腐而落馬的高管更是不下7位。
這些高管涉及了原阿里文娛大優酷總裁、阿里音樂CEO楊偉東,原CEO衛哲,原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原阿里人力資源部副總裁王凱,原阿里影業副總裁、淘票票總經理孔奇等。
相比之下,抖音的“狠”在“連坐式”打擊:對于疏于履行監管、審批等責任的管理者,公司將追究相應管理責任;對于觸犯刑事法律的員工,公司將默認追究涉案員工直屬上級的管理責任(管理者主動發現并上報違法違規情形的除外)。
在筆者看來,互聯網的江湖,從來不止有光鮮的PPT和估值神話,還有無數暗流涌動的利益交換。
抖音這次“自揭傷疤”,看似殘酷,實則是對商業文明的一種敬畏。
當然,也有人質疑:“抓了這么多人,制度漏洞補上了嗎?”“反腐會不會變成公關秀?”
這些問題,時間會給出答案。
但至少,當一家企業敢于把“家丑”外揚,當一場風暴從個別案例升級為常態機制,我們或許能多一分期待:那個靠“潛規則”躺賺的時代,終于要落幕了。
畢竟,陽光底下無新事,但總得有人先撕開一道裂縫。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最新電商行業資訊,盡在【Top電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