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月作品《太陽照常升起》
紙本水墨
69×69cm
2024
(本期英文鏈接:Morning Bell of the Art World(7)Art is the Standard-Bearer of God.pdf)
編者按:林逸鵬2012年發起極具開創性、目標明確的《重塑東方美》藝術活動,于2012、2013、2014年在南京、上海、廣州等地共舉辦并參加3屆大型畫展和學術研討會,在全國范圍內共邀請了十幾位現代中國畫家參加展覽,其中有劉國松、仇德樹、杜大愷、盧禹舜、劉慶和、張桂銘、張培成、沈勤等著名畫家,在美術界產生重大影響。沉潛10年后,林逸鵬帶領以他的研究生為主體的年輕藝術家群體,于2025年元旦,開啟線上《重塑東方美》藝術活動。這個充滿活力、年輕的藝術團隊,通過網絡平臺展示各種不同形式的線下藝術活動,還對林逸鵬進行系列性的采訪。
「林逸鵬訪談」
問:林老師,您好!今天我們正面臨著AI時代的到來,它正在改變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個歷史節點上,想請您談談AI與藝術之間的關系。
答:這是個熱門話題,也是每一個人都面臨的問題,更是一個不能而且無法回避的問題,它屬于正在進行時。由于沒有時間的過濾,不可能對它做一個全面的表述和總結,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能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當今,科技高速發展,量子力學、納米技術、基因科學等最前沿的科技被迅速開拓,現在人類認識世界的深廣度是從沒有達到過的一種狀態,AI隨著科技發展的軌跡自然而然地進入我們的生活。AI正以其高智、高能、高效席卷著我們眾多傳統的工作,解放大量的勞動力,并且進入各個領域造福于人類。但是,人類以往的科技知識是通過研究自然而獲得,AI則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其生存、運轉、發展受其自身規律支配,不局限于人類從自然中獲得的知識,人類很有可能失去駕馭它的能力。AI在造福于人類的同時,其所帶來的巨大變革正在不同程度顛覆人類對世界的許多認知,以及各種價值系統。因此,人類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人類的命運在AI面前成為一個未知數。AI的巨大能量對未來的人類而言,它始終是一種工具為人類服務,還是隨著科技自身的規律發展出遠遠超越人類的能力,轉而成為控制人類的巨大力量?已經很難斷定未來AI與人類之間誰控制誰。人類正進入一個從未觸碰過的新世界,正處在一個似乎什么都知道但又什么都不知道的特殊時期,人們內心深處充滿迷茫、驚恐、幸福、希望的情緒,人類的思想和行為處于彷徨、猶豫,甚至是無所適從的狀態。
林逸鵬作品《模特兒寫生》
炭筆
36.5x27.5cm
1991
人類第一回真正面臨著摸著石頭過河的局面,能不能過河?還有沒有石頭可以一直摸下去?河對面還是碳基生命的人類社會嗎?
現在的人類也許是碳基生命的末班車,是否就如美國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所說的那樣“我們所了解和熟悉的世界的最后一代人將共同面對的記憶與挑戰”,人類是否會被硅基生命代替,或者是兩者的混合?一切都是未知數,所有關于AI未來的預測都具有占卜的性質,現在所有的地球人都沒有能力準確回答這個問題!
未來的歲月中,建構在碳基生命基礎之上的一切價值系統都有可能受到挑戰,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許多問題將超越人類解決此類問題能力的邊界。如何面對這個現實并最大限度地解決相應的問題,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也是所有領域的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對的。
就AI對藝術影響的現狀來看,更多地還停留在技術層面。AI可以最快速、最大量地創作復制性的藝術品,徹底取代了傳承、模仿型的藝術工作,這些以往被視為藝術的工作全部由AI所取代,僅留下創造性的工作空間,倒逼藝術家進行純粹的創造,提高了藝術創作的門檻。我認為在這個如此特殊的時代,藝術家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時代更重要也更艱難。這句話怎么解釋?因為AI不斷深度介入我們的生活,繼續發展下去必然會動搖人類的最基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動搖和改變人類以往的生存規則以及各種結構關系,人類以往的價值系統受到強烈的沖擊以至于不斷變形、坍塌,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方向開始模糊不清,甚至混亂,例如科技狂人馬斯克的價值混亂就是一個預兆性案例。因此,人類應對AI的到來必須在眾多領域重新建構一些基礎性的規則,對以往的文明形式要重新定義,形成新的價值判斷和標準。藝術也不能例外,以往的藝術理論、思想、方法等需要改變、創新、重構、重建。
林逸鵬作品《模特兒寫生》
鉛筆
38x26cm
2009
當下的藝術家任務極其繁重,既要堅守、捍衛、表達碳基生命的人性、愛情、婚姻、母愛、疾病、死亡等永恒母題,展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它們是構成我們人類存在的一些最基本的重要元素,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藝術家又要勇于面對AI的挑戰,依靠他們的天賦和創造性為人類探尋、建構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貢獻力量,我們迫切需要藝術大師,站在這個時代的最前沿,創造出給人類帶來光明,對人類的未來生活有一定的引導意義,引導人類往更好方向的藝術品。我們即使是碳基生命的最后一班車,也要為碳基生命建構最后的幸福和生存尊嚴而奮斗,成為硅基生命值得尊敬的祖先。
在文明轉向或迭代的十字路口,很容易產生虛無空洞、無所依存的心境,但只要你心中有“神”,你就永在。
藝術是“神”的旗手。藝術家必須努力工作!
「藝術家」
李爾秀
Li Erxiu
2018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林逸鵬教授,現居美國。
2019年參加第三屆“鋒轉墨變——當代青年水墨畫展”
2021年參加南京師范大學首屆研究生教學畫展
“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藝術會給你答案。”
——李爾秀
李爾秀作品《炙熱》
紙本水墨
50x70cm
2018
李爾秀作品《燈光》
紙本水墨
45x69cm
2025
李爾秀作品《父與子》
紙本水墨
34x45cm
2025
李爾秀作品《假設》
紙本水墨
50x66cm
2025
李爾秀作品《一個人》
紙本水墨
69x69cm
2020
李爾秀作品《畫室》
紙本水墨
58x70cm
2018
李爾秀作品《記憶》
紙本水墨
69x75cm
2018
李爾秀作品《他們》
紙本水墨
57x70cm
2018
「李爾秀藝蹤」
2015年 李爾秀在云岡石窟考察
2016年 在西藏考察
左起:彭思渝 周丹 王威平 李爾秀 王競
2018年 李爾秀在北海道采風
2019年 李爾秀在“第三屆鋒轉墨變——當代青年畫展”開幕式現場
「藝術家」
周 丹
Zhou Dan
2018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林逸鵬教授,現居常州。
2019年參加“第三屆鋒轉墨變——當代青年畫展”
2021年參加南京師范大學首屆研究生教學畫展
2022年參加“鋒轉墨變?印象閩南”中國當代水墨畫家寫生采風創作精品展
“藝術是色彩與形體交織出的內心火焰,喚醒潛藏的原始夢境。”
——周丹
周丹作品《溜冰》
紙本水墨
37×42cm
2019
周丹作品《路系列1》
紙本水墨
47×33cm
2019
周丹作品《路系列2》
紙本水墨
47×33cm
2019
周丹作品 《路系列3》
紙本水墨
44×35cm
2019
周丹作品《路系列4》
紙本水墨
44×54cm
2019
「周丹藝蹤」
2025年周丹在北海道采風
2017年周丹在法國巴黎采風
2017年周丹在巴黎橘園美術館
2016年周丹在西藏采風 左起:周丹、彭思渝、鄒曉光
「藝術家」
寧 瑤
Ning Yao
寧瑤,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碩士,藝術學博士。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師從林逸鵬教授,現居南京。
2013年-2015年,參與大型藝術展覽“重塑東方美”畫展的三屆策劃活動
2013年策劃并參加《天界》水墨五人展
2014年-2022年,連續參加四屆“鋒轉墨變——當代青年畫展”
2019年受邀參加第三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會議
2021年參加《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首屆研究生教學畫展——林逸鵬教授教學成果》
“我從生活的深淵中跳出來,剝離萬物的形骸,大聲歌唱,喚醒藏在混沌底色中的原初力量。”
——寧瑤
寧瑤作品《晝夜1》
紙本水墨
68.5×46cm
2019
寧瑤作品《晝夜2》
紙本水墨
45×61cm
2019
寧瑤作品《晝夜3》
紙本水墨
70×97cm
2023
寧瑤作品《晝夜4》
紙本水墨
69×69cm
2025
寧瑤作品《路漫漫》
紙本水墨
45×70cm
2019
寧瑤作品《匆匆》
紙本水墨
45×70cm
2019
寧瑤作品《萬家燈火》
紙本水墨
34×43cm
2018
寧瑤作品《有座城1》
紙本水墨
62×46cm
2018
「寧瑤藝蹤」
2017年寧瑤在新疆采風寫生
左起:鄒曉光 寧瑤 王威平 彭思渝 沐秋梅 曹城城 秦雅 曹鳳莉 林逸鵬 方雨晨 張志云 陳瑋繽 段以建 姚佳怡
2017年寧瑤在新疆伊犁采風寫生與當地兒童拍照留念
2019年寧瑤在法國盧浮宮
2019年寧瑤在法國盧浮宮參觀學習
「藝術家」
彭思渝
Peng Siyu
碩士研究生,2020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師從林逸鵬教授,現居南京。
2019年參加第三屆“鋒轉墨變——當代青年水墨畫展”
2021年參加南京師范大學首屆研究生教學畫展
“藝術是自然與心靈的浪漫對話。只要你發出光芒,遠方的同道會循光而來。”
——彭思渝
彭思渝作品《部分記憶》
紙本水墨
75×55cm
2018
彭思渝作品《敦煌》
紙本水墨
34×46cm
2017
彭思渝作品《靜止的時光》
紙本水墨
68×46.5cm
2018
彭思渝作品《明天是陽光》
紙本水墨
75×55cm
2018
彭思渝作品《女孩與煙花》
紙本水墨
70×40.5cm
2017
彭思渝作品《讓陽光照進來》
紙本水墨
45×34cm
2018
彭思渝作品《梧桐樹下》
紙本水墨
43.5×36cm
2017
彭思渝作品《雨后印象》
紙本水墨
45×34cm
2017
「彭思渝藝蹤」
2016年10月,西藏采風 左起:周丹、沐秋梅、李爾秀、林逸鵬、彭思渝、王競、王威平、方雨晨、鄒曉光
2017年9月,新疆采風 左起:寧瑤、鄒曉光、彭思渝、王競
2024年8月,法國巴黎盧浮宮參觀學習
2024年8月,法國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藝術中心
「藝術家」
王秋月
Wang Qiuyue
碩士研究生,2016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師從林逸鵬教授,現居天津。
2014年參加首屆“鋒轉墨變——當代青年水墨畫展”
2015年參加第二屆“鋒轉墨變——當代青年水墨畫展”
2019年參加第三屆“鋒轉墨變——當代青年水墨畫展”
2021年參加南京師范大學首屆研究生教學畫展
2022年參加“鋒轉墨變·印象閩南”中國當代水墨畫家寫生采風創作精品展
“忠于自我,真誠是藝術的靈魂。”
——王秋月
王秋月作品《與神共舞》
紙本水墨
69×69cm
2024
王秋月作品《野蠻生長》
紙本水墨
69×69cm
2024
王秋月作品《童年游戲》
紙本水墨
69×69cm
2024
王秋月作品《夢核宇宙》
紙本水墨
69×69cm
2024
王秋月作品《日落之前》
紙本水墨
69×69cm
2024
王秋月作品《神隱》
紙本水墨
69×69cm
2024
王秋月作品《莫比烏斯》
紙本水墨
69×69cm
2024
「王秋月藝蹤」
2022年在藍達文工作室討論藝術
左起:寧瑤 王競 王秋月 張潔高麗 徐昕 林逸鵬
2022年參觀林語堂故居
左起:藍達文 寧瑤 王競 林逸鵬 王秋月 許昕 姜永帥
2022年王秋月在福建云水謠寫生
2023年王秋月在草間彌生作品前
本期團隊執行人員:楊通 王競 周丹 張志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