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此前,美媒曾報道美軍方正在制定“收回”巴拿馬運河的軍事計劃。對此,近日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在發布會中表示:這種不具名的言論沒有討論價值。兩名美國官員表示,美國白宮已指示美國軍方制定在巴拿馬駐軍的方案,以實現美國總統特朗普“奪回”巴拿馬運河的目標。
不久前,長和公告稱,已與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就交易初步基本條款達成原則性協議。長和擬向該財團全數出售持有的和記港口控股(HPHS)及和記港口集團控股股權,二者合計控制著和記港口集團80%的全球權益。此交易涉及的標的資產覆蓋亞歐美洲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同時,長和還將向貝萊德財團出售巴拿馬港口公司(PPC)90%股權。交易整體出售的總資產價值近228億美元,預期帶來超過190億美元的現金所得款項。
李嘉誠(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筆千億交易還未達成之前,國務院港澳辦、外交部以及港府特首等各界已經對此事進行5次表態,紛紛勸誡李嘉誠能夠及時回頭,懸崖勒馬,以國家利益為前提,不要犯下彌天大錯。雖然,李嘉誠目前為止并沒有對此事正式進行回應,但已經開始吃到苦果了。隨著官方的持續發聲,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長江基建、電能實業以及長實集團四大公司集體崩盤。長和股價連續11個交易日暴跌16.49%,市值蒸發323.6億港元。
近日,李嘉誠方面終于打破了10多天沉默,向外界公布了一組敏感數據,長江和記去年的財務報表。這是李嘉誠及其旗下的長江和記陷入“港口風波”之后,首次對社會的公開動態。去年長和總營收4766.82億港元,同比增長3.3%;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70.88億港元,同比下降27.3%。從中看出,長和的整體營收雖然上漲了,但是凈利潤卻降低近三成,盡管長和沒有直接說出,但是從報表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所想要向外界表達的信息。
李嘉誠(資料圖)
與長江和記交易的企業是一家名叫貝萊德的大財團,該公司隸屬于美國,是全世界范圍內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基礎設施領域都有自己的產業。一直有傳聞稱該公司名義上只是一家商業公司,實際上與美國政府存在某種合作關系,美國通過該公司在全球各國的投資行為,掌控了許多國家的經濟命脈。貝萊德集團就是美國人在經濟上鞏固自己的全球霸權的白手套。李嘉誠此次交易的43個港口中,有兩處港口位于巴拿馬運河。
如果特朗普對美國控制的港口也采取同樣的措施,這將給中國海洋運輸和商品出口帶來巨大的阻力。一方面運輸成本增加,導致遠洋運輸業競爭力下降,從而導致行業受到沖擊;另一方面,運輸成本增加,必然是會轉嫁在消費端,這也會進一步增加中國商品的價格,削弱中國商品的競爭力,這會導致對外貿易受到負面影響。而這兩點負面影響,要遠遠超過出售港口帶來的經濟收益。商業的確沒有祖國,但商人一定有祖國,就像梁正英說的那樣。
巴拿馬運河港口(資料圖)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備忘錄顯示,特朗普已經要求國防部提供可靠的軍事選項,以確保美國能夠進入巴拿馬運河,聲稱此舉是為了確保美國軍事和商業的公平,并加強在西海岸的軍事存在。其實軍事入侵巴拿馬并非不可能,要知道就在36年前的1989年,美國就精心策劃了一場武裝入侵巴拿馬的戰爭,如今這場戰爭也就過去了30多年而已,并不算久遠,即便是美國真的動手,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畢竟雙方的國力擺在眼前,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貿易方面,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越來越緊密,“一帶一路”倡議更是促進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提升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影響力。美國害怕中國通過在巴拿馬運河港口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在全球貿易中的話語權,從而打破美國在貿易領域的霸權。一旦中國在巴拿馬運河地區有了更強的影響力,就可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貿易運輸安全,也能更有效地與其他國家開展貿易合作,這是美國不愿意看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