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特朗普政府意圖向中國造船收費,造成美國各行業怨聲載道。CNBC提到,如果美國政府實施罰款,主要的遠洋運輸公司將設法改道以規避罰款,并對一些美國港口產生嚴重影響。全球最大遠洋運輸公司MSC首席執行官索倫·托夫特近日表示,若新政策開始實施,至少一個美國港口,例如奧克蘭港可能會被關閉,集裝箱將轉移到洛杉磯和長灘等替代港口。“2月下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使出一條“毒計”,宣布計劃對中國制造船只進港征收最高150萬美元的所謂“附加服務費”。
航運(資料圖)
特朗普把美國造船業的衰敗歸罪于中國,然而他故意忽略一個事實:中國的造船實力是美國的232倍,全球新船訂單有70%都流向了中國,而美國所占份額還不到1%。《日本經濟新聞》挖苦道:“美國連最基本的商船都造不了,軍艦生銹了還得懇請中國維修。”更為荒謬的是,美國竟然妄圖聯合日本和韓國來“遏制中國的造船主導地位”,卻沒意識到日本和韓國的造船廠早就被遠遠超越了。
美國對中國船加價,看起來是懲罰,實則更像“偷梁換柱”。他們在瞄著造船業開火,其實打的不是船廠,而是航運鏈金融。換句話說,不是讓中國少造船,而是讓別人不敢用。這套打法熟不熟?1985年,美國強迫日本簽下《廣場協議》,理由是貿易逆差,但手段是干預匯率。那時的對象是日本汽車,如今是中國造船。但本質沒變——都是制造一個“成本炸彈”,讓出口強國自己下不了單、接不了活。
佛羅里達海岸海運公司的老板愛德華·岡薩雷斯在會上算了一筆賬:換掉16條中國船得花12億多美元,這錢夠公司掙兩年的。更嚇人的是,全球90%的商船隊可能都要被收費,因為現在全世界74%的新船訂單都是中國接的。美國航運協會老大凱西·梅特卡夫直接說:"拆了現在的航運系統來搞造船業,就跟治感冒把肺切了似的。"
特朗普(資料圖)
并非只有航運業會受到特朗普此項計劃的影響,據報道,美國的部分農業出口商表示,由于該政策致使前景不明朗,他們已經很難預訂五月之后的運力了;煤炭行業的代表也指出,計劃中的新收費將對他們把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造成進一步的阻礙。美國大豆協會董事會的成員邁克·科恩發出呼吁:“我期望你們在推進國內造船業發展之際,務必保證不以犧牲農民的市場準入權為代價。”
很顯然,特朗普政府一旦真的開始實施這個政策,必然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不僅美國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影響,美國民眾也會因為通貨膨脹的原因,生活成本變得更高。所以,特朗普政府為了扶持美國造船業的這個決定,可以說充分暴露出其經濟治理能力的嚴重缺陷。根據報道來看,對于特朗普政府這一決定,美國議員出于政治的原因,紛紛選擇附和,但美國航運、出口和農業等多個行業代表紛紛警告稱,這將適得其反,嚴重損害美國經濟。
美國(資料圖)
國務院總理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全文共22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以下簡稱反外國制裁法)第六條第二項中查封、扣押、凍結的“其他各類財產”,包括現金、票據、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基金份額、股權、知識產權、應收賬款等財產和財產權利;明確反外國制裁法第六條第三項中禁止或者限制進行的“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