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是張國榮逝世22周年,大批來自香港、內地及世界各地的粉絲前來香港文華酒店旁獻花悼念。
張國榮的逝世至今仍然是我們心中的痛,而人民日報也曾在張國榮離開的15年后,為其發表文章稱這個流量當道的娛樂圈,配不起張國榮。
是什么原因使人民日報都力挺張國榮呢?為什么張國榮在人們心中從未磨滅?
唐鶴德發文悼念
2025年4月1日,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普通的愚人節,但對于很多粉絲而言,這是一個飽含悲痛與思念的日子,因為是張國榮逝世22周年。
然而就在今天,唐鶴德在社交平臺發文悼念,分享了張國榮的舊照。
一張是張國榮的生活照,另一張則是其在《霸王別姬》中扮演程蝶衣的劇照,唐鶴德還配文“誰能代替你地位”。
每年的這個時候,公眾對張國榮都無比的想念,而今年,唐鶴德的發文,更是將這份思念推向了高潮。
依稀記得張國榮曾在演唱會上公然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送給他的摯友唐鶴德,此舉使其成為了華語娛樂圈里最早公開同性傾向的巨星之一。
他們之間的感情,也早已成為了一段佳話,令許多人感嘆動容,不禁讓人們追憶他倆昔日的感情。
然而,一位史姓男子的出現,打破了這份寧靜,也因此將唐鶴德推向了輿論風口的浪尖,只因史姓男子頻繁分享了與唐鶴德共度時光的片段。
這讓網友猜忌連張國榮最親近的人,似乎都已經快要將他淡忘了,你可能覺得唐鶴德無情,但我卻不這么認為。
因為身處于娛樂圈的是是非非,張國榮可能早就受夠了所謂聚光燈下的生活。
被人遺忘,甚至是一種奢求……
張國榮生平
1956年,在香港灣仔的市井煙火里,有一個名叫張發宗的男孩出生了,誰也沒想到這個小男孩卻在二十年之后以“張國榮”這個名字紅遍了大江南北。
張國榮從小便在老香港的煙火氣中長大,父親是比較出名的裁縫,曾經為眾多明星制衣,而母親是傳統的家庭主婦。
然而,父母各自有私情,導致家中的矛盾不斷,這樣的家庭給年幼無知的張國榮留下了嚴重的精神創傷。
張國榮為了逃避家庭的矛盾,在13歲就獨自前往英國留學,在異國他鄉的環境下不斷磨礪出獨立頑強的性格。
他打過許多小工,但這些工作并未讓他滿足,他向往更大的舞臺,幸運的是他在1977年的亞洲歌唱比賽中憑《American Pie》這首歌獲得亞軍,從此踏入娛樂圈。
自此之后的張國榮在影壇、樂壇都光芒四射、熠熠生輝,盡管他發展如此之高,其私下里依然很善良。
他會在深夜陪伴失戀的朋友,也會親手給劇組的新人織圍巾,甚至會將自己整場演唱會的收入悄悄地捐給患癌兒童。
正是這樣的德藝雙馨,反而讓他獲得了更多人的喜愛,甚至連人民日報都曾為其發聲。
人民日報力挺
早在2018年人民日報曾發文:“十五年了,這個流量當道的娛樂圈,配不起張國榮”,盡管這篇文章已經過去7年了,但這句話的含金量有增無減。
為什么連人民日報都對其稱贊不已?是張國榮在影視與音樂領域的大放光彩,他塑造的程蝶衣至今都堪稱影視經典。
當他的《風繼續吹》《當年情》歌曲旋律一響,就將人們拉進了青春的回憶,他的歌曲不僅廣為流傳,至今還是華語樂壇永存的傳奇。
不光是他的藝術成就,張國榮的人格魅力同樣讓人難以忘懷,他真誠的對待他人,毫無明星架子,身處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圈依然愿意扶持新人,給予他們鼓勵與幫助。
并且在拍攝現場中,他總是會認真且態度友好的與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尊重每一個人的付出。
更重要的是,張國榮敢于做真實的自己,他始終以身為中國人自豪,并在出席活動時身穿唐裝,意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
是啊,這個讓人民日報都稱贊不已的人,他的純粹、敬業、善意與情懷,讓藝術超越時代。
然而他的離開至今都是很多人的遺憾,選擇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離開至今是大家好奇且不理解的事。
逝世原因
“張國榮為什么要自殺”這個問題一出來,大家的心就像是被扎了一樣,始終是大家難以解開的心結。
有人說是抑郁癥這個元兇,因為在他最后的那幾年,抑郁癥猶如惡魔般一直纏繞著他。
抑郁癥所帶來的情緒低沉、失眠、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等這些痛苦讓他難以承受。
張國榮曾抵抗過,也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反反復復、斷斷續續,也許還是沒有戰勝這個惡魔。
而且他對自己以及自己的表演作品也一直高標準的要求,這種高標準、高強度的下,其創作壓力可想而知,長期的情緒緊繃也難免心理崩潰。
再從感情生活角度分析,張國榮作為公眾人物,感情生活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和唐鶴德的感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有著巨大的壓力,承受著外界異樣的眼光。
或許外界不理解、爭議的聲音早就在他的心底埋下了痛苦的種子,表面的不在乎,其內心早已潰爛了吧。
再看娛樂圈的環境,復雜的人際關系、高強度工作、輿論壓力,這些估計沒人能幸免。
換位思考,如果我在這樣的環境中,沒有自己隱私、時刻都要準備被網友批判,可能睡覺都睡不安穩。
盡管張國榮的離開令人惋惜,也不得不感嘆其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在音樂與影視的領域里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用自己的靈魂賦予角色新的生命,讓觀眾沉浸在他創造的藝術世界里,其留存的作品也被人們常回憶著。
每年的愚人節大家都會紀念這位曾經的“巨星”,在歲月的長河中依舊對他思念不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