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陶瓷史上,宋代官窯堪稱"頂流中的頂流"。這些八百年前的瓷器至今仍能在拍賣會上拍出天價,每次現身都引發藏家爭奪戰。
它們究竟貴在哪里?讓我們走進這個渾身寫滿"我很貴"的瓷器世界。
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 2015年蘇富比:1.13億港元
宋代官窯是名副其實的"皇室特供",從選址建窯就彰顯著尊貴血統。北宋官窯由藝術皇帝宋徽宗親自督辦,窯場直接設在汴京皇宮大內。
南宋遷都臨安后,窯場選址更是講究,在杭州烏龜山郊壇,這個皇家祭祀場所,讓官窯瓷器從誕生就帶著神圣光環。
與汝窯等"有命則貢"的民窯不同,官窯實行嚴格管理。次品瓷器當場砸碎深埋,南宋老虎洞窯址出土的碎瓷堆積層厚達2米,猶如一座"瓷器墳場"。這種"寧為玉碎"的品控標準,確保了每件面世的官窯器都是萬里挑一的完美品。
南宋官窯青釉葵瓣洗 2018年蘇富比:8135萬港元
最令人叫絕的是"開片"藝術。釉面自然開裂的冰裂紋,被工匠們馴服成紫口鐵足、金絲鐵線的絕美紋樣。這種將缺陷轉化為藝術的神來之筆,恰似宋代理學家追求的"格物致知",在殘缺中窺見完美。
當光線掠過這些細密紋路,整件瓷器仿佛披上了流動的星輝。
如今宋代官窯器已成鳳毛麟角,全世界博物館藏量不足百件。北京故宮藏著一件南宋官窯青釉弦紋瓶,釉色如凝固的碧玉;臺北故宮的粉青釉紙槌瓶,器形簡約到極致卻氣度非凡。
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 2008年蘇富比:6752港元
這些鎮館之寶的身世,往往寫滿傳奇,有的曾被溥儀抵押給銀行,有的遭太監偷運出宮,加上近年來的開發,民間也有一定的存量。
宋徽宗可能是史上最挑剔的產品經理。他要求官窯器必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把瓷器當玉器來做。需要工匠先用陶泥做上百個等比模型,經十余名官員層層篩選才能定稿。
拍賣市場上,官窯器每次亮相都引發地震。2015年,一件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在香港拍出1.14億港元,價格秒殺當代藝術品。藏家們戲稱:"官窯器貴不是問題,問題是根本很難見著真品!"
南宋官窯琮式瓶 2008年嘉德拍賣:2016萬元人民幣
這些天價背后,是宋人對美的極致追求。官窯工匠把瓷器當成玉器來雕琢,釉料配方需經上百次試驗,燒成溫度誤差不能超過10度。
現代科技能復原配方,卻復制不出那份古代韻味。正如鑒賞家所言:"宋代官窯的美,是捧著《易經》燒出來的。"
當我們凝視這些穿越千年的器物,不僅能看見大宋風雅的余韻,更能觸摸到一個民族對美的執著追求。這種融匯了哲學、藝術與匠心的美,才是官窯瓷器最昂貴的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