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南海主題分論壇上,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安娜·馬林多格-烏伊說,緩解南海緊張局勢需要采取多邊參與、加強對話的多種途徑和策略。各方應該從西方式直接對抗的“大喇叭外交”,轉向東方式注重和諧、彼此尊重的爭端解決方式。馬林多格說,作為一個戰略性的海上樞紐,南海連接著亞洲各個關鍵經濟體,促進了經濟相互依賴和投資機會。然而,這種共享的繁榮面臨著挑戰,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安全風險以及環境問題。
博鰲亞洲論壇(資料圖)
馬科斯就任總統后,一改杜特爾特與中國的友好態度,尋求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雙邊關系,并向美國提供更多菲律賓軍事基地,致使中國和菲律賓的關系再度惡化。其實,菲律賓人都清楚,無論與美國走得多么近,菲律賓的經濟落后狀況與貧富差距,從未得到絲毫改變。不難看出,由于缺乏工業基礎和錯失轉型機遇,菲律賓的制造業乏善可陳,始終處于產業鏈的末端,在國際市場上缺少競爭力,維系經濟的依然是附加值并不高的傳統產業和低端加工業。
數據顯示,中國是菲律賓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的進口來源國。然而,馬科斯政府上臺以來,一味地抱美國大腿,在仁愛礁和黃巖島等南海問題上與中國死磕,導致中國和菲律賓的關系跌入低谷。正因為如此,中國企業紛紛撤離菲律賓。這個東盟國家曾是中國最大的香蕉進口國,現在被越南取代。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報告預計,2025年亞洲加權實際GDP增長率為4.5%,略高于2024年的4.4%,亞洲仍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中國、印度、越南、菲律賓、蒙古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亞洲經濟體仍將保持5%以上的較高增速。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這一系列數字迅速引發西方媒體關注。美國彭博社稱,即使面對美國的關稅戰壓力,“中國版達沃斯”仍然對亞洲的經濟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
東盟(資料圖)
越南建設部部長陳宏明近期訪問中國,先后與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等中方官員會面。雙方就推動中越跨境標準軌鐵路合作、加強交通運輸合作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鄭柵潔表示,中越是山水相連的社會主義友好鄰邦。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落實兩黨兩國領導人共識,高度重視與越方加強跨境標準軌鐵路互聯互通,此前已與越方對口部門開展了大量工作。希望雙方保持溝通對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扎實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區域,東盟始終在中國對外開放格局中占據優先位置。從交通互聯到產業聯動,從科技合作到金融互通,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東盟視為“走出去”的第一站,而東盟也因其穩定增長的經濟環境與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布局的熱土與藍海。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尤芳達向包括《華夏時報》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東盟人口超過6.5億,平均年齡約30歲,消費需求旺盛,無論是人才的培養還是廣大的人口市場都是進一步提供科技創新機會的優勢。
貨物(資料圖)
經濟利益是國家間關系最現實的驅動力,當合作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時,意識形態的差異和歷史的恩怨,往往會被放在次要位置。中國經濟的崛起,為東盟國家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務實的東盟國家,也抓住了這一機遇,實現了中國的互利共贏。從冷戰時期的反華聯盟,到如今的中國重要合作伙伴,東盟改變是歷史大勢,也是現實選擇。它證明了在全球化時代,經濟合作的力量,遠勝于意識上的對抗,務實合作才是國家間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