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新聞報道會上,法新社記者就長江和記集團出售海外港口一事提問。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有關具體的情況,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詢問。“作為原則,我想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的正當權益的相關行為。”郭嘉昆說。據此前報道,3月4日,李嘉誠旗下公司長江和記集團出售其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該公司運營的兩個港口將被美國企業控制。
貨運(資料圖)
近日,李嘉誠旗下多家公司股價下跌。長和跌3.9%,長實集團跌6.84%,和黃醫藥跌7.75%。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初,長和擬向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轉讓其持有和運營的,分布于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總價值228億美元。上述交易披露后,長和曾連續兩日大漲。長和最近11個交易日市值蒸發323.6億港元。目前每股報43.1港元,總市值1651億港元。
李嘉誠賣巴拿馬運河港口,給中國帶來了多大麻煩?如果單純從巴拿馬運河這個范圍來看,其實麻煩并不大。很多人擔心,李嘉誠把巴拿馬運河賣給美國,美國把運河一卡,以后中國船只就過不了巴拿馬運河了。其實李嘉誠賣的,并不是巴拿馬運河的運營權,事實上,李嘉誠也沒有巴拿馬運河的運營權。巴拿馬收回運河之后,其實運河一直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控制和運營。ACP算是個國企,收的過河費都要上交巴拿馬政府。那李嘉誠擁有的是什么呢?港口運營權。
這筆交易的直接動因是長和近幾年盈利表現不佳,再加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加大,讓李嘉誠不得不通過賣掉資產來減輕財務負擔。其實這筆交易早就有跡可循,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傳出,李嘉誠想出售部分港口資產,不過因為價格沒談攏,直到現在都沒能落實。這次交易的推進,明顯是在如今全球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壓力下的一次戰略調整。從商界的角度來看,李嘉誠的這一舉動被視為一種“輕資產”的轉型策略,意在更好地配置資源,提升資本的回報率。
巴拿馬運河(資料圖)
面對內外壓力,長和始終堅稱交易“純屬商業行為”。據內部人士透露,李澤鉅(李嘉誠長子)主導的談判僅用3個月便敲定細節,貝萊德給出的價格較資產評估值溢價40%,且要求“閃電交割”。財務數據顯示,出售的43個港口僅貢獻長和9%的營收,巴拿馬港口利潤占比更不足1%,看似確屬“不良資產剝離”。但政治賬遠比經濟賬復雜。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體痛批:“有些商人誤信‘商人無祖國’,但失去祖國庇護的商人只會任人欺凌。”
在國際航運規則方面,中國也在行動。構建獨立于美資控制的航運合作,將有利于增強中國在全球航線定價中的話語權。中方企業和其他國際巨頭的合作,正是邁向這一目標的重要一步。只有當中國在海運規則制定中占據一席之地,才能確保不受制于人。綜上所述,李嘉誠出售港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表面上似乎對中國構成了一定的影響,但中國的種種布局,已經為國際貿易建立了廣泛可靠的破局之道。
李嘉誠(資料圖)
巴拿馬運河是中美地緣博弈的焦點。美國近年多次施壓巴拿馬政府,特朗普甚至揚言“武力收回運河控制權”。此次交易后,美國可能通過限流、加征“政治附加費”或數據監控等手段,干擾中國商船通行效率,威脅“一帶一路”布局。這并非危言聳聽,中國貨輪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被以“安檢”為由滯留72小時而導致訂單違約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美國掌握全球重要港口話語權,那么類似的風險或將成常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