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近日,農藥龍頭企業揚農化工(600486.SH)發布2024年“成績單”。財報顯示,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4.35億元,同比下降9.09%;歸母凈利潤12.02億元,同比下降23.19%。
對于上述業績表現,《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揚農化工,但截至發稿未獲回應。中研普華研究員李芬珍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揚農化工2024年業績下滑主要源于產品銷售價格大幅下降。2024年,農藥行業面臨近20年來歷時最長、跌幅最大的周期性下行,多數農藥品種價格已下跌至成本線附近,行業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
價格失守
揚農化工作為農藥行業的頭部企業,其主要產品涵蓋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等。
從年報數據來看,揚農化工主營產品價格的同比下滑是導致業績下降的關鍵因素。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揚農化工原藥平均售價6.43萬元/噸,同比下降16.01%,銷量9.99萬噸,同比增長3.5%;制劑平均售價4.25萬元/噸,同比下降9.38%,銷量3.43萬噸,同比增長2.7%。
這種“量增價減”的局面,直接導致揚農化工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
李芬珍子表示,首先,產品銷售價格大幅下降是導致揚農化工營收下滑的直接原因。2024年農藥行業面臨近20年來歷時最長、跌幅最大的周期性下行,多數品種價格下跌至成本線附近。其次,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進一步削弱了市場需求。
“當前,農藥行業持續低迷,產品價格處于歷史低位,整體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穩定、農產品價格波動以及貿易摩擦等因素,都對農藥市場需求產生了負面影響。”一位農化企業人士向記者透露,一方面,隨著全球糧食價格處于周期底部,部分種植戶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以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前幾年農藥行業的產能擴張,使得市場供給過剩,進一步加劇了價格競爭。
揚農化工方面分析指出,從產能供應角度看,中國原藥產量約占全球68%,自2022年以來,新一輪產能擴張進入投產期。據統計,2024年我國化學農藥產量同比增加37.6%,供應整體大于需求,產品價格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持續下行;在終端市場方面,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需求不振,糧食價格低位徘徊等因素疊加影響,農戶更偏向于壓低農業投入品成本以平衡收益。同時,渠道采購模式也變得謹慎且分散,企業紛紛以價換量維持市場份額。
破局路徑
“未來我國農化行業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市場環境,但同時也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李芬珍子告訴記者。
揚農化工方面認為,農藥行業需求雖具剛需屬性,但處于行業周期底部,呈現“量增利減”特征。農藥制造企業面臨著政策倒逼轉型、市場深度“內卷”、技術迭代加速等多重壓力,但是綠色化、國際化與集中度提升也孕育著新機遇。
一方面,市場競爭將持續加劇,隨著全球農藥產能的不斷擴張,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產品價格可能繼續承壓。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將進一步削弱市場需求,增加行業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技術升級、產業鏈整合和國際化布局將成為農藥企業競爭的關鍵策略。綠色、高效、低毒的農化產品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企業需加強研發投入,提升產品附加值,以增強市場競爭力。
“此外,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將對農化企業的生產運營提出更高要求,企業需要加大環保投入,以滿足政策標準。”李芬珍子表示,政策引導行業集中度提升是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在市場競爭加劇和環保壓力增大的背景下,一些規模較小、技術落后、環保不達標的農藥企業將逐漸被淘汰,市場份額將向大型龍頭企業集中。
揚農化工方面也表示,技術升級、產業鏈整合和國際化布局成為農藥企業競爭策略,競爭力較弱及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壓力,前十強企業銷售額占比近40%,行業集中度提升。
盡管行業目前處于周期底部,但多家機構依舊看好揚農化工的中長期發展機遇。
東興證券方面表示,作為國內農藥龍頭,揚農化工在建項目有序推進,同時受益于正達集團內部資源協同,預期公司中長期成長性持續。
記者了解到,2024年,揚農化工遼寧優創一期一階段、二階段項目相繼投產運營。截至2024年年末,揚農化工對于遼寧優創一期項目的累計投入金額已達到27.83 億元,占總預算的80%。后續揚農化工還將推進優創二期項目,此外優嘉廠區、科創廠區項目也在同步推進。
對此,光大證券方面表示,優創一期一階段項目已產出合格產品,行業景氣復蘇進程中揚農化工有望受益。2024年,揚農化工遼寧優創一期第一階段項目已經建成,正在陸續進行調試生產,功夫菊酯等多個品種已拿出合格產品。
(編輯:董曙光 審核:吳可仲 校對:翟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