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老漢破屋驚現皇家木料,一夜暴富價值八個億!"這個堪比小說的離奇故事,曾在2017年的互聯網上掀起軒然大波。
當人們津津樂道著"湖北大爺金絲楠木屋捐給國家"的傳奇時,真相卻并非如此,讓我們撥開層層傳言,走進鄂西深山,探訪這出當代"金屋記"的真實劇本。
在恩施來鳳縣海拔千米的欄馬山坳里,82歲的楊大爺守著祖傳木屋過了大半輩子。這座占地120平的老宅,楊家三戶人家都擠在歪斜的門框里,漏風的墻板記錄著三代人的清貧歲月。
誰也不會想到,這座連屋頂茅草都所剩無幾的破房子,竟是藏龍臥虎的"金屋"。
故事的真正主角除了楊家人還有另一位,他是位執著尋寶的"現代徐霞客":恩施夷水侗鄉景區投資人陳可忠。
2015年春,這位民間收藏家在芭蕉鄉尋覓古物時,偶然聽得山民閑談:"欄馬山里有座快散架的老屋,椽子木頭看著不尋常。"憑著收藏家的直覺,他帶著干糧就上了路。
通往欄馬村的"路"堪稱當代蜀道:越野車顛簸三小時后,剩下的山徑連毛驢都打滑。當陳可忠抓著藤蔓爬上最后一道山梁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心跳加速:雖然房屋破敗不堪,但那些被煙熏火燎的梁柱,分明透出金絲楠木特有的暗金紋路!
隨行的古建專家給出驚人結論:整座建筑九成以上構件是千年金絲楠,30多根主柱直徑半米有余,總用材超過一百立方。
要知道這種規模的金絲楠建筑,過去只在皇宮、王府和少數寺廟才能看到,一個貧窮的老人怎么會有?
關于楊家祖輩的來歷,巴蜀民族民俗博物館張嘉浩副館長翻遍古籍后給出推測:明代萬歷年間,可能有官宦世家為避禍隱居鄂西,發現漫山千年楠木后,便就地取材建造了這處世外桃源。
三百年風吹雨打,顯赫家世化作山間云煙,只留下這座"金屋"見證著家族興衰。
當"價值八個億"的傳言不脛而走時,現實卻上演著更溫暖的劇情。彼時金絲楠木市場已從巔峰期的150萬/噸大幅度下跌,整屋估值約1億元,且有價無市很難找到買家。
楊大爺也并沒有像網上傳言的那樣“捐出”,而是陳可忠帶著文物專家給楊家開了三天"科普會",從《文物保護法》講到古建筑活化利用。
最終在2015年底,楊家以100萬元將老屋"托付"給景區,這筆錢讓三戶人家蓋起了敞亮的新居,景區也能幫助楊家保護得更好。
如今走進夷水侗鄉景區,經過700天精心修繕的楠木老屋重煥光彩。游客撫摸著溫潤如玉的楠木窗欞,聽著解說員講述這段現代傳奇。
而山那邊的楊大爺正抱著曾孫曬太陽:對他而言,老屋換來的安穩晚年,遠比傳說中的八個億更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