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新鮮服務快樂
眉山新鮮事兒 就從這里開始
198米主跨跨度
無砟軌道鐵路連續剛構橋
國內罕見
均分成26個小節段
平均一小節段約3.8米
一節一節向前推進
最終兩端順利“牽手”
誤差在毫米級
日前,隨著最后一節段混凝土澆筑完成,標志著成眉市域鐵路S5線岷江特大橋115主跨順利合龍。
“很提勁!”望著合龍的115主跨,項目經理黃建平高興地說,“115主跨和198主跨是岷江特大橋最后合龍的兩處,也是難度極大的兩處,如今,115主跨順利合龍,198主跨合龍更值得期待。”
據了解,作為成眉市域鐵路S5線建設中的控制性節點工程,岷江特大橋將打通岷東新區站和眉山北站區間,預計今年6月全線合龍,成眉同城進程將再進一步。
198米主跨跨度國內少有
分兩端分26節建設
線型調整上百次
成眉市域鐵路S5線岷江特大橋跨江段全長768米,設有5個水中墩,梁部采用(64+2*115+64)米連續剛構+(106+198+106)米連續剛構組成。大橋由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負責建設。
黃建平介紹,岷江特大橋198米主跨跨度在國內無砟軌道鐵路連續剛構橋中極為罕見,“即便是綜合有砟道床結構的國內鐵路連續剛構橋最大跨度也只有216米,因此本橋在橋梁線型控制、掛籃懸臂施工技術、混凝土質量控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挑戰。”
主跨合龍非一日之功,以198米主跨為例,需要把它左右均分成26個小節段、平均一小節段約3.8米,一節一節向前推進,最終兩端順利“牽手”。
為提高施工質量和進度,項目部采用了高科技智能建造技術,由技術團隊密切監控大橋線形、應力等指標,并根據監控數據及時調整施工。“這項工程可以說是整個建設耗時最久的工程,團隊根據建設進度前后調整了一百多次方案,確保合龍誤差在毫米級。”黃建平說。
克服重重挑戰
水面起橋墩
橋面“穿針引線”
回顧岷江特大橋建設過程,黃建平表示,這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巨大工程。“除了跨度大,修建還面臨水環境保護要求高、橋梁建設安全強度等級高的難題。”
岷江特大橋項目所在地為岷江內河I級航道,橋梁所處常年回水位高于承臺10米,而岷江汛期最大流速3米/秒,最大水深約14米,下部結構施工期間存在水位高、流速快、水環境保護要求高等難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項目部集中技術骨干,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討攻關,與下游航電樞紐積極對接,采取了提閘放水,降低水面標高,結合土石圍堰的方案,并在過程中投用了泥漿固化處理設備,在保證水環境的同時,僅用3個月實現了水中墩和鋼棧橋在汛期前整體出水面的節點目標,有效規避了汛期施工風險,為工程后續連續施工和高效推進奠定了基礎。
在橋面合龍環節,由于橋面跨度大,全橋運營孔道最長達到了400米。如何保證孔道通暢不堵塞,順利讓長度超百米的鋼絞線在孔道中從一側梁端穿至另一側梁端?黃建平介紹,項目使用了智能機器人隨時監控孔道,并采用定制穿束機進行穿束,整個過程猶如“穿針引線”。
記者也了解到,除了岷江特大橋建設正酣,作為國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的新建項目、眉山市重點民生工程之一的成眉市域鐵路S5線今年建設全面提速。目前,成眉線全線13座車站,3座地下站主體結構已封頂,4座高架站已完成站臺層結構施工;全線7處明挖區間,2處主體結構已封頂;全線9臺盾構已全部完成始發,累計掘進7000余米。
成眉S5線建設進展斐然
未來值得期待
通車后
成眉兩地往來更便捷
出行時間大幅縮短
同城生活觸手可及
讓我們靜候它完工
開啟區域協同發展的全新旅程
來源:眉山發布
本文部分圖片、文字及觀點,來源于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咨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