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兒科醫生短缺是兒童醫療服務供給面臨的普遍問題。朱禮醫生的不幸去世,是兒科醫療的重大損失。
撰文丨凌 駿
責編丨汪 航
3月29日,一份網傳訃告顯示,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朱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3歲。
今日,“醫學界”從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處證實了朱禮醫生去世的消息。
早在3月20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曾發布《緊急獻血倡議書》,提到朱禮因病情突發,正在重癥監護室緊急搶救,急需大量B血型維持生命,懇請全院伸出援手,獻血或助力擴散信息。
緊急獻血倡議書
朱禮的丈夫同為醫生,就職于江西省人民醫院。同日,該醫院亦發布緊急倡議,呼吁大家伸出援手。
兩份倡議書發出后,立即引發了一波“愛心大接力”,醫院迅速組織醫護人員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期間,南昌市紅谷灘區九龍湖街道有4名外賣員放下手頭工作,建起“熱血先鋒隊”,趕赴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獻血。
在社交媒體上,亦有不少網友聞訊后陸續趕赴獻血點。“今天(21日)看到視頻很多人排隊獻血,感謝好人。”“我去獻血的時候,很多人,大家都是來獻血給朱醫生的,祝好。”……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食堂承包方同樣發布消息,稱朱禮醫生因病情突發倒在工作崗位上。為挽救生命,醫院組織醫護人員及志愿者開展無償獻血活動時,食堂承包方承擔起獻血活動的后勤保障工作。
遺憾的是,朱禮醫生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
公開資料顯示,朱禮本科畢業于宜春學院臨床醫學院,2014年碩士考入南昌大學兒科學專業。在宜春學院臨床醫學院當屆68名成功考研的學生中,只有朱禮和其他2名醫學生選擇了兒科方向。
實際上,兒科醫生短缺是我國醫療服務供給面臨的普遍問題。
曾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培養一個兒科醫生非常不容易,往往本科5年,加上3年規培,還不能立即勝任。可以獨當一面的兒科醫生,至少需要10年時間來培養。”
除了培訓周期長,兒科還常因為工作量大、病情復雜、工作節奏快等,被稱為醫院“最累的科室”之一。
2016年,新華社曾報道了南昌市“兒科醫生荒”的困局,指出“病人越來越多,(兒科)醫生卻越來越少。”
為此,江西省曾于2017年出臺多項解決方案,要求醫療機構優先招聘兒科學畢業生、每年招收培訓兒科專業住院醫師不少于100名。
2017年也是朱禮碩士畢業的那一年,她的碩士研究課題是“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診治”。
入職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后,她主要從事新生兒肺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等方面的診療工作。
官方資料顯示,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是江西省成立最早的一批兒科專科,設有總床位252張,科室年出院病人超過7000人次,年門診量超過12萬人次。目前,該科室已成為江西省兒科病人救治和監護中心,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專業人才梯隊。
朱禮醫生的導師也來自該院兒科。在前述畢業論文中,她對導師表達了深切感謝。在導師的指導下,她說自己知道了如何做好一個兒科醫生,也明白成為一個醫生肩上承擔的責任。
“未來人生的道路上,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會時刻牢記您的教誨。”朱禮醫生寫道。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恒佳
編輯:張金金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