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大瓜,就是央媽發了5000億特別國債,來給幾個大銀行進行注資,
為什么這次要給銀行板塊增資呢?
因為銀行需要補充一級資本,以前主要靠減少分紅,把更多資金用于補充一級資本來實現,
但后來銀行吃下了很多房地產不良債務,加上這些年經濟原因,存貸利差不斷下降,
于是為了保住業績,甚至只能砍員工工資來實現降本增效~
當銀行股的利潤空間不斷下行時,很多銀行都已經處于最低資本充足率的邊緣線上,靠自己是徹底做不到了,
所以這次增資,本質上就是為了幫銀行避險,屬于國家出面兜底的味道,
要知道2008年注資四大行可是低于市場價,別的上市公司做定增,起碼都是打個8、9折,結果你這回倒好,直接溢價買入
這一次的注資溢價,甚至達到了10%~20%,
中行溢價10%,建行溢價8%,交行溢價18%,郵儲溢價21%,如果對比港股的話,銀行股溢價更是在30%-40%,
市場感受到銀行股親兒子的態度,于是紛紛加入市場吃分紅,昨天最近全市場大跌的情況下,銀行股保持紅盤,
從財政部大股東的角度看,銀行股是物有所值,給出強烈的信號,你說資本跟不跟,
當然了,除了親媽護著,銀行股其他也說不上有多利好,這些年其實銀行你說基本面吧,一般般,
整個銀行板塊的凈利潤,基本連續四五年沒有什么增長,屬于勉強守住基本盤就不錯了,
銀行股價呈現出一片牛市,完全是靠硬拉PE的結果,硬生生把PE從4、5倍拉到了6倍多,
只能說這就是市場情緒變化的力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所有人還都在比爛的時候,那么不那么爛的,相對安全的,就成了今日的靚仔
…………
說到銀行,我又想起之前聊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指數——銀行AH指數。
這是中證的一系列指數,把選樣空間從A股擴展到了A股+港股。
玩法就是,每個月去看一下這些AH兩地上市的銀行股,用匯率折算成一個幣種去比較,將目前持倉中的“高價股”賣了換成“低價股”。
當然它有個觸發值,是1~1.05,也就是內地銀行價格如果高于香港銀行價格的5%,達到閾值,才會進行“低買高賣”的操作,
反之內地銀行價格如果低于香港銀行價格,達到閾值,再進行新一輪“低買高賣”的操作,
在1~1.05之間,就不動躺平,減少磨損的成本。
這其實是在套利圈中非常有名的一個“AH套利策略”,或者更準確的是“AH輪動策略”。
簡單的說,本質上就是賺取同一股票在兩個市場的定價差,賺這個均值回歸的錢。
我們來看看這個銀行AH指數與中證銀行指數過往業績的差別:
十年來,包含分紅的銀行AH全收益指數累計漲幅119%,而中證銀行全收益為88%,
這多出的部分其實就可以近似理解為AH輪動出來的超額。
再細看來說,中證銀行全收益指數88%與價格指數的24%相比,多出來的66%的超額,則源自銀行股自身源源不斷的分紅。
AH銀行這個指數,從我最開始寫作時提到它,其實都發出來快8年了。
目前也早已經有基金在跟蹤了,就是銀行ETF優選(517900)。
這兩年,隨著紅利指數、紅利低波這些Smartbeta指數發揚光大,各種新玩法也逐漸走入大家視野了...
比如招商基金,作為量化大廠,在Smartbeta指數產品布局還蠻廣,最近又最新上市了一個中證紅利質量ETF(159209),
此紅利質量非彼紅利質量,我大概看了一下,是用紅利選出低估的票,再進一步追求盈利穩定性,
等于爭取讓指數擺脫“牛市跑輸”的紅利指數魔咒的一個策略,也算是進攻兼具成長的紅利指數,
篇幅有限,就不展開分析了,后面有機會再和大家細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